摇摇招车CEO王炜建
打车行业即将面临一场大洗牌,各家企业的命运已经交了出来。
月初,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出台,未来所有打车App必须接入官方的虚拟运营平台,统一进行管理,并明确了对打车App行业的整治方案: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打车App企业)应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绑定服务、联合调派,合作协议文本在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相关消息,详见钛媒体文章《【今日微钛度】当招车软件遭遇招安》)。
在最近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瑶瑶召车CEO王炜建也对钛媒体证实,运输局及市委相关机构早已多次组织业内打车软件企业、96103、96106等呼叫中心以及出租车公司等三方开会,进行非正式的“讨论”和“听证”。
而摇摇招车,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打车软件之一,目前已经按要求提交了其App“官方版”的首个版本,“我们已经提交了,正在等待上面的审核。未来任何升级、改版,都要先上交审核;我们都不用先去苹果的App Store审核了”。
眼下,打车App市场正处在政策实施前的过度时期,打车软件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媒体报道所谓“xx打车软件同官方呼叫中心合作”也仅仅是把车辆资源接入了96103等平台,司机收到的订单,有的来自呼叫中心,有的来自手机App。
而新政则意味着,未来乘客不论通过手机App还是通过96106呼叫中心进行车辆预定,数据请求都将首先上传至“平台”,再由平台进行统一调度。而王炜建向钛媒体透露,承接这一项目的,正是曾经负责12306.cn火车购票系统搭建的太极公司。
打车App企业的集体“招安”,已然不可避免。而王炜建和他的同行们面临的是某种致命打击。“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乘客明明通过摇摇招车下单,而经过一番调度后,最终接单的司机是打车小秘的用户.......” 王炜建对记者表示了他的无奈。
就整个打车App市场而言,各家企业对市场份额和“乙方”――即出租车辆的争夺,已经逐渐丧失意义。或者说,打车APP市场白热化竞争的第一阶段,已经因为官方(以北京运输局为例)对于打车软件市场的强势监管而告一段落。
回顾下第一阶段打车App的白热化抢夺,“地推”是关键词。杭州、上海等城市的主流打车App“快的打车”堪称典范,来看看媒体是怎么描述的:
“包括运营推广、市场人员、技术开发、产品经理在内的一群人,带着遮阳伞、推广宣传单页、给司机的小礼品、成箱的矿泉水、还有放着《爱情买卖》的大喇叭,浩浩荡荡杀到了司机师傅集中吃饭的服务区。为了为鼓励司机使用,对每月打开软件超过5天的司机奖励话费10元。”
地推,是前期各家企业争夺司机的主要方式,而由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市面上总共就那么多辆车,这一模式早已经告一段落。用王炜建的话来说,“前期大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运营司机上”。
钛媒体记者也注意到,在摇摇招车的办公室一角也有整袋整袋的大米堆放,均是用来奖励司机的礼品;北京地区还有一款“百米打车”应用,则直接送司机一台百米Pad,包含打车软件和司机排行榜。排行榜上,排在6月份排行榜第一位的司机,每月接单辆达到“268单”,这名司机将获得价值不菲的礼品。
摇摇招车则采取了送手机的办法,还招来部分媒体质疑其“烧钱式的推广”,甚至资金链断裂的猜测。摇摇方面明确表示这完全是“谣言”,并一一给出了解释(详情请参见各大媒体通稿)。
根据王炜建的介绍,摇摇送手机的营销方式,事实上是一个三方渠道合作的“连环补贴”:摇摇成了运营商出售手机的另类渠道,为了说服更多的司机购买手机,摇摇团队还帮助参与活动的司机办理信用卡分期支付――倒是帮了信用卡企业大忙;而反过来,信用卡和运营商分别给予摇摇公司的补贴,摇摇以现金的形式反哺给司机,既省钱效果又好,目前,摇摇招车的出租车辆数达到27000台。而媒体所报道的“每台价格1000元左右”,基本上都不是出自摇摇招车的腰包。
无论是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还是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打车,公关水平自然不在话下;快的接入支付宝、滴滴接入高德地图服务也非在意料之外。但问题的关键是,市场的甲方乘客,乙方司机都必然是通过理性选择来使用服务。
据钛媒体对行业内若干司机的一对一调查,“加价”带来的金钱刺激并非的哥们使用打车App的主要动力。
新月公司的李师傅(化名)就对钛媒体说,“一个是降低空驶,一个是我们获得了客源,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针对未来官方统一平台96106可能采取的按距离“统一加价”的政策,该司机也证实了钛媒体的判断,即统一加5块钱,无异于不加价。
李师傅举例子说,他的一位同行,通过打车软件接到了一单“大活儿”,费用不菲,“直接把客人拉到河北往返,就是用打车软件收到的订单,一分钱都没加”。先不论安全性问题,这样的例子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相对灵活的“中介机制”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作用。
另外,出租车服务本身没有什么“差异化”,新政出台又掐断了各家竞争企业“差异化”的出路,王炜建认为,下一步各家企业的竞争重点将转移到乘客端。不是争取司机了,而是如何想办法争取让更多的需求人群使用自家的软件,但他并未透露摇摇招车的进一步策略。
摇摇招车的心态,代表了大多数竞争者目前的心态,即能够依托政府平台先活下来。毕竟,投资人还在烧钱,员工也还在为新的软件版本加班。“所谓的创新也就是想办法呗”,王炜建稍显无奈。打车行业的讨论,基本上可以集中于一点,那就是未来如何用当年电信运营商式的“运营用户”的方式来运营“乘客”,从运营司机转向抢夺乘客,钛媒体将和读者一起静观下一阶段的二次竞争。
然而,打车行业的无奈,就在于毕竟和运营商服务不一样,还有个“信号好信号差”的区别,打车软件的差异化几乎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