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迅猛,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使其成为了市场争相抢夺的香饽饽。不仅仅是银联,其他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行最近都动作频频,试图在移动支付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而在各方纷纷布局争抢“蛋糕”的同时,移动支付行业发展之路上的障碍也逐渐浮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障碍,加快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各方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
市场火速发展
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5亿元,到2015年将达到1046.7亿元。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业界也纷纷看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前景。
而移动支付市场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也没有辜负业界的厚望。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2011~2014》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26.4%至1.87亿户。易观智库预计未来3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数将达到3.87亿户。
监管
大力支持
今年以来,央行一直致力于推动银行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工作。央行副行长李东荣不久前指出,移动支付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个跨渠道、跨行业、跨网络的金融创新平台和多应用融合载体,能够有效整合金融IC卡、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和渠道,是金融IC卡的渠道拓展和应用创新,是未来金融IC卡多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为推动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统一移动支付标准,今年4月,央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移动通信运营商等40多家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并最终确定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为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标准。
此外,自去年以来,央行便集中发放了一大批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在央行发放第三批支付牌照半年后,第四批支付牌照于今年6月28日发放,数量高达95家。而此次获批的企业多为区域性、行业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布局
群雄出手
为抢夺市场,第三方支付企业动作频频,纷纷在7月份密集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创新业务。7月19日,易宝支付宣布与南方航空公司合作,推出通过拨打手机实现信用卡“无卡支付”(EPOS)购机票服务。
紧接着,腾讯旗下的财付通7月20日宣布在江苏省推出手机充值加油卡服务;7月31日,支付宝则推出了利用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定位服务(LBS)等技术的新客户端,用户双方可以“触碰”手机自动填写支付宝账号,提升支付速度。
与此同时,对于专注支付业务的银联来说,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具有技术上的优势。8月17日,中国银联与三星电子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备忘录,宣布三星GALAXYSⅢ手机已具备近场支付功能,置入集成银联安全支付芯片的手机卡后,可同时支持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
当然,拥有传统线下支付和清算优势的银行自然也不会闲着。浦发银行日前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了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及演进产品(NFC技术的手机),手机汇款,全网客户话费代缴和生活缴费四款移动支付产品;招商银行不久前也与HTC(中国)联合发布了“招商银行手机钱包”移动支付产品,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推出的首款移动支付产品。
正式就任中信银行行长的朱小黄在首次对外阐述中信银行发展新战略时也表示,在市场目标上,将继续保持公司金融业务领域的优势,同时重点推进零售领域消费信贷、信用卡透支、移动支付等新兴产品。
现状
尽管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前景十分诱人可观,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发展仍然面临很多的障碍。现在移动支付的发展没有迎来爆发点,不论是在技术、标准和安全等方面,还是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技术标准
13.56MHz获认同
央行副行长李东荣曾指出,移动支付规模化推广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是技术标准的统一。而长时间以来,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困于技术标准的迷局。所谓的标准之争主要是中国移动主推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之间采用谁的争论。
据了解,银联青睐的13.56MHz标准代表国际倡导标准,成熟度高,商用经验丰富;而中移动钟情的2.4GHz标准兼具刷卡功能,对手机终端没有限制,未来扩展性更好。但是,由于进行近程支付的终端大多采用13.56MHz制式,如果需要使用2.4GHz标准,就意味着必须重新更换POS机等设备,其工作量和成本较大;而若使用13.56MHz标准,就需要用户换手机终端和SIM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