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星期日时报》日前有一篇名为《中国宅经济方兴未艾》的文章

  文中说,宅族属于一个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该市场现在有“半个中国大”。宅在家里的消费者爱上网,热衷网购,喜欢娱乐和信息交流,往往在晚上7时到凌晨2时最为活跃。随着更多的人接受“宅”,通常家外面的消费转移到了家里,这将大大影响市场结构和品牌。

  “宅”如今已成为中国新兴市场现象,尚扬媒介在去年发布的《2012中国消费趋势前瞻》已经发现“宅”现象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数据也佐证了这个现象:有49%的中国城市人口表示“如果可以选择,在非工作时间我喜欢宅在家里而不愿意外出”的态度。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居民调查的数据也显示宅人的比例在往上攀升。

  随着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个热门新名词“宅经济”,简言之,指的是人们减少出门消费,转而在家看电视、上网所产生的消费行为改变及经济趋势。随着全球失业人数越来越多,这种原本属于“小”经济群快速演变成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成为谁也不能忽视的消费方式。“宅经济”来了,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值得我们去关注。

  网购开始的“宅经济”

  周末早上睡到自然醒,还来不及吃早饭便打开电脑,打游戏、看电影、聊天、收发邮件……轻击鼠标,等着快递送货上门;购物足不出户,订票订餐一键全搞定。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刘小姐足不出户,也能“宅”出一个充实的周末。对于这样的“宅生活”刘小姐很满意:“每天工作都那么忙,早出晚归,筋疲力尽,只有双休日才有一点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当然要"宅"在家里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眼下刘小姐过上的这种“宅生活”已不是个例,“宅”成为现在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而由他们的宅生活催生的“宅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覆盖各行各业,创造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黄先生是文化公司的创意总监,因工作太忙,下班时间经常不固定,所以加班时,他总是通过叫外卖来解决用餐问题。“点一份外卖在我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公司周围有很多快餐店都提供外卖服务,还可以每天叫不同的外卖变换口味,方便又快速。不只是我,身边许多同事也喜欢这种消费方式,大家桌上都有好多餐馆的外卖服务卡。”

  “商场晚上10点打烊,网店却从不打烊。”习惯了夜生活的夏先生,经常在晚上工作完成之后,泡上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面,享受网上“淘”宝加休闲的乐趣。

  “不用早起挤公车,还可以穿着睡衣,涂着面膜,听着音乐开始一天的工作。”在网上经营着一家化妆品店的潘小姐这样形容自己的“宅工作”。一年前从公司辞职之后,她做起了专职店家。潘小姐说,在网上开店并不是自己的一时冲动,宅经济是一种必然的消费理念和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在家里,享受足不出户购物的便捷,所以,网店只要做得好发展空间很大。事实上,潘小姐的决定并没有错,现在她开网店每月收入是以前工资的两倍以上。

  像潘小姐这样专职开网店的人不在少数,而随着网店的兴起,还衍生出了不少新职业。比如网店培训师、网店模特、网店装修师……他们基本上不需要投入资金、不直接承担风险就能从日趋流行的“宅经济”中获利。

  在这些“宅男宅女”的热捧下,“宅经济”不断升温,一场抢占“宅经济”先机的竞争也由此拉开。为了满足众多的宅需要,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围绕消费者的“宅经济”构建商业模式,拥有实体店面的企业也开始在传统渠道之外建立网络销售部门。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洋快餐争相开展外卖业务,多家企业进入淘宝网设立官方旗舰店,苏宁、国美等连锁网购商城,甚至实体卖场也加大对“宅配业务”的投入。

  “宅经济”商机无限

  精明的商家们无疑嗅到了“宅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除了个人网上开店创业蔚然成风外,一些企业内还专门设立网购部来负责网上营销业务。“宅经济”潜力巨大,成为不少商家眼里一座可深入挖掘的“金矿”。业内人士认为,对不愿出门的“宅人”来说,他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空间非常大。

  由于电信业和互联网的发展,在国外,“宅经济”已十分普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宅经济”获得了更加飞速的发展。一些人失业后,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在家中通过网络找一些兼职,做一些网络商务活动。当然,即便不发生这次金融危机,在家办公、上班、兼职、干商务以及发展家庭服务业也是未来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现在买衣服都是从网上看好款式后去商场试穿,如果感觉合适再从网上买,这样能省下不少钱。”这是眼下国内很多人的看法。甚至有人预言,一些实体商店未来可能仅是商品展示厅。一些年轻人购买畅销书,更多的是从网上订购,通过快递送到家。

  “宅经济”所引发的相应配送业务迅速升温。无疑,网上交易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就业。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就提出,“宅经济”要“为1000万中小企业生存,为全世界1亿人创造就业机会,为10亿人提供网上消费平台”。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甚至预言,未来所有写字楼都将“人去楼空”,成为“幽灵”出没的地方。这也许只是一种预测,但预示了人们有朝一日会部分离开办公室,呆在家里办公。也有专家认为,网络颠覆了人们在以往商品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方式,使这个过程更简化了。所以从长远来看,“宅经济”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将会互相渗透,传统商业模式可能会吸纳网络经济作为另一种服务渠道,而网络经济到一定程度也将会浮出水面,开设实体店。

  物流是软肋

  “宅经济”绝大部分都与网购有关。网购既满足了消费者在家购物的需求,也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并进而带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作为“宅经济”的支撑体系,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决物流难题,不仅是满足人们宅生活的必需,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宅经济”的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并因此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但是这套体系还是被人诟病。电子商务交易额猛涨的同时,物流成为了最不给力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节假日疯狂抢购之后,多地快递爆仓,货物无法发出。第三方物流的滞后,天气等因素都是导致快递变慢递的原因。这些也直接导致了之后全国快递的集体涨价。多家快递公司开始接触风投和私募,希望能借资本力量突破规模瓶颈。而几家大型B2C企业也开始着手发展自有物流,保证在下一个购物季不会物流塞车。

  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完善整个物流配送体系,仍然是当今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市场的空白点就是新的经济机会,看似饱和的“宅经济”,其实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宅行业”有待规范

  “宅经济”在带来亿元市场规模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的“宅经济”经营商家门槛低,多停留在廉价低质层面上,不时出现假货、水货、低质商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例如,网络上销售的自制小吃,虽然没有品牌和漂亮包装,却凭借其在自家厨房炮制的独特风味,在网上深受白领们的青睐。但由于没有实体店,自制小吃处于食品监管“盲区”,原材料、生产环境、加工工艺无人监管,一些小吃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宅经济”所依赖的网络,不应该成为商家逃脱法律约束的平台。类似网络销售自制食品的“家庭小作坊”、“宅商家”,应纳入政府监管范围。

  相关专家称,发展“宅经济”需要立法,以打击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可能的诈骗等非法行为,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品质保证将成为“宅经济”发展的更大商机。国际组织、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巴西、印度等都已或正在制订实施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我国最近出台了网上“商业数据保护法”,该法有望更好地填补电子商务领域的监管空白,有利于净化网络交易市场和保护企业在网络上的各种权利,是未来电子交易行为规范的基础之一。

时间: 2024-09-23 13:39:47

新加坡《星期日时报》日前有一篇名为《中国宅经济方兴未艾》的文章的相关文章

一篇名为《中国宅经济方兴未艾》的文章

文中说,宅族属于一个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该市场现在有"半个中国大".宅在家里的消费者爱上网,热衷网购,喜欢娱乐和信息交流,往往在晚上7时到凌晨2时最为活跃.随着更多的人接受"宅",通常家外面的消费转移到了家里,这将大大影响市场结构和品牌. "宅"如今已成为中国新兴市场现象,尚扬媒介在去年发布的<2012中国消费趋势前瞻>已经发现"宅"现象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数据也佐证了这个现象:有49%的

中国经济时报:谁杀死了永中科技

有的说它死于盗版,也有的说它死于公民意识,其实,就是死于缺钱. 勒夫 和国内大多数默默无闻的软件企业一样,永中科技的一生值得一说的就两件事:活着时"挑战微软Office":死亡时显得有些不明不白. 近日,风光一时的永中科技被曝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关于它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死于盗版,也有的说它死于公民意识,其实,就是死于缺钱. 2005年巅峰时期的永中销售额达到2071万元,此后便一路下滑,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就成了613万元了.不能自给自足,永中不得不把希望放在"核高基&

憧憬国际板券商板块昨大涨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昨日,自4月下旬以来表现平平的券商股终于兴奋起来."广发三宝"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中山公用一度接近 涨停:海通证券大涨5.12%,将要公开配股的长江证券收盘时也大涨了6.47%.券商板块缘何大涨,还可以参与吗? 据报道,在日前举行的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 对话中,中英双方达成共识,将开放英国企业在中国交易所挂牌,允许符合条件包括英国企业在内的境外公司在中国交易所上市,而市场预料,汇丰控股或许将先拔头筹.业界认为,扩容对券商而言,既可以增加其投行收入,又可增加交易量,因而受

新加坡和美国联合开发出检测流感病毒新方法

新华网新加坡5月29日电 (记者张永兴) 新加坡科研人员日前与美国同行合作,开发出一种能检测出任何甲型流感病毒是否已变异及是否具有抗药性的新方法.这一成果对及时掌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变化意义重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报道,检测流感病毒的新方法由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与美国DNA微阵列芯片制造商罗氏NimbleGen公司联合开发.新方法主要通过对从患者鼻腔或咽喉中采集的样本进行化验得出结果,检测结果只需1个小时就能获得. 自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以来,医学界一直担心这种

新加坡的“大数据实验”

对以维持秩序为目标的中央控制式复杂技术系统而言,新加坡是最佳实施场所.如果社会稳定意味着要接受更多的监控和大数据扫描,新加坡人似乎很乐意做交换.在新加坡,人们普遍觉得如果你不是犯罪分子或者反政府者,就不用担心什么.从拍下警察在警车内睡觉并上传推特的愤怒市民到挑战执政党理念的反对派博客,新加坡的领导人也无法逃脱民众的监控. 美国的网络监控引起全世界对"大数据"的警惕,而新加坡却另辟蹊径,展开一场实验,希望在保护国家安全之外,还能借助"大数据"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 20

京华时报推出了基于移动图片识别技术的“云”报纸

在移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519.html">互联网时代,印刷媒体如何捕捉新技术为我所用?北京的京华时报日前推出了基于移动图片识别技术的"云"报纸. "云"报纸需要一份报纸和一部可拍照的移动智能终端.先下载安装一个"联通亿拍"的应用,激活其中的"我是拍客"功能,就能开启拍照识别程序,然后将摄像头对准京华时报的报头,按下拍照识别键,就能完整地在终端上呈

中化国际要约收购新加坡GMG公司涉资约13.6亿元

又一家中国公司宣布巨资收购海外公司.日前,中化国际(600500)决定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化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以每股0.26元新币的价格部分要约收购新加坡GMG Global Ltd 51%共计约10.3亿股股份,收购总金额约2.7亿新币,按7月10日外汇牌价计算,折合人民币约13.6亿元. 据悉,为确保本次收购的成功实施,GMG公司第一大股东GMG Hold-ing(HK)Ltd和第二大股东Panwell (Pte) Ltd联合向中化国际新加坡作出不可撤销承诺:若GMG公司其他股东未按51%

纽约时报是怎么用HTML 5设计在线阅读产品

  一.纽约时报都有哪些功能? 在firefox浏 览器下打开纽约时报,有一个地方很值得注意:"此网站()提供了保存至您计算机以供脱机使用的数据."从这句话很容易推断 出这是离线存储功能,阅读类产品没有网络连接情境下,用户还能继续浏览到一些更新的内容,对用户来说,这可是一个加分型的需求满足.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张图中的右边栏: 细 心的人会发现,鼠标悬停时,有些内容分类右边有实心圆点,而有些内容分类右边是空心圆点,这代表了什么?经过试验发现,这其实是有没有内容更新的一种提 示,实心圆点表

android 中使用poi jar时报错

问题描述 android 中使用poi jar时报错 我在android 项目中引入poi的jar包:poi-ooxml-schemas-3.10-FINAL-20140208.jar 一运行就报 too many method,有谁有解决办法没有?或者其它的 word转pdf的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