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天,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市场表现或许能用无望来形容,至少从目前他们的表现来看,更像是站在诺亚方舟前面,却没有一张船票。 在多次缩减融资规模并由原投资人认购部分股份后,
今天,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市场表现或许能用无望来形容,至少从目前他们的表现来看,更像是站在诺亚方舟前面,却没有一张船票。
在多次缩减融资规模并由原投资人认购部分股份后,唯品会 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然而,苦苦盼来的逆势上市,却并没有给翘首盼望的后来者们做个好榜样:IPO时的低估值、认购不足,以及上市后股价的不断下跌均显示其并未真正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背后是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信心的持续低迷。显然,投资者对于中概股的诸多顾忌和担忧依旧,短期内赴美上市潮恐将成南柯一梦。
据了解,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版图正在从欧美国家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投资正在替代原来活跃的外资投资成为主流。然而,这却与中国企业屡屡被做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状态低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被打折”
“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发展的红利机会,但这容易让企业产生一定的优越感,一旦企业抱着这种想法过日子,在真正遭遇市场危机时就容易‘被打折’。”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莱顿大学技术和创新管理中心风险投资及创业客座教授马丁·汉明(Martin Haemmig)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马丁·汉明分析称,投行及VC/PE在推举企业上市之时,往往对企业有过高的估值,但当下的市场已不会为高估值买单,相反它会自动调整到其认为合理的价值,于是就导致了企业破发,上市估值低。“这其实是对它们前期预期过高的一种惩罚。”他指出。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受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以及2011年下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冰冻期持续影响,再加上2012年1月正值岁末年初假期,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及融资额较2011年四季度出现大幅下滑,11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两个市场仅募得5.47亿美元,上市数量环比减少8家,融资额环比减少77.8%;同比来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数量和融资额也大幅减少,其中仅融资额就较2011年同期缩水近60.0%。
“中国企业在考虑上市地时最好能与其业务涉及的目标消费者、市场投资者所在的区域相结合,而不要撇开这些因素孤零零地跑到海外上市。”马丁·汉明指出,“如果一些业务本身就在国内的企业贸然去海外上市,很容易被不了解情况的海外分析师‘打压’下去。一旦海外资本市场疲软,第一个倒下的就会是中国企业。”
“被连坐”
而在另一边的港交所,低潮集中爆发,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集中的一次股价跳水。岁宝百货(00312.HK)须向审计师“提供部分其他资料”而延迟公布业绩;豪特保健(06880.HK)因全年纯利仅达到招股书预测约30%致股价大跌,博士蛙(01698.HK)、大庆乳业(01007.HK)更是相继因为审计师告辞掀起民企诚信危机的高潮。而在去年与博士蛙、大庆乳业有着同样命运的中国森林(00930.HK)、瑞金矿业(00246.HK)、群星纸业(03868.HK)三只民企股至今仍没有复牌重见天日。
针对中国企业上市财务诚信问题频繁被曝光,马丁·汉明告诉记者,一旦遇到经济困境,中国企业长期以来的企业治理问题就被暴露无遗。“中国企业上市前往往有三五本烂账,却鲜有尊重在境外上市的“规矩”,比如透明的信息披露、干净的财务报表。”马丁·汉明直言,财务作弊现象的屡次出现无疑等于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境外投资者的心。
起点创业营主管合伙人查立也告诉记者,中国企业的治理背后其实是企业文化的问题,而这种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非上市前靠突击就能得以改善。在他看来,目前VC/PE正在把投资阶段往早期移动,这背后固然有行业竞争加剧及企业估值回归合理的因素,其实这也是VC/PE试图通过介入企业创立的初始来对企业文化治理进行校正的一种做法。“相信经过5~8年后中国创业环境会得以改变,也会孕育出真正成功的上市企业。”
境外上市的这些中国企业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些,此刻他们正在焦急地寻找哪里能买到诺亚方舟的船票,而其实这张船票就捏在企业自己的手里——它救的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整个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