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站拉手网安徽团队“哗变”,加入竞争对手糯米网,被市场误认为糯米并购拉手的谈判。身为拉手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对此将矛头直指对方。拉手网副总裁司新颖也澄清,“从来没有和糯米网接触过。即便要收购,也是我们收购他们”。
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不占有绝对市场地位的团购网站融资无望,并且会进一步被踢出局。在此背景下,双方都曾放出消息,不排除通过投资并购来进一步做大团购市场规模。
经济观察报从拉手安徽大区得到证实,本月初,拉手安徽大区负责人张斌斌带领团队跳槽糯米。“张确实将业务带了过去,不过目前拉手已经启动招人。”拉手安徽大区人士表示。
拉手资金荒
人人网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糯米网营收510万美元,但经营性支出(销售工资、行政开销、市场推广等)为1180万美元,净亏损达690万美元。更为严重的是,从2011年Q2到现在,持续8个季度亏损。
母公司人人网的业绩也因此被拖累。整个一季度,人人网净亏损为310万美元。人人网CEO陈一舟(微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团购领域,不排除进行一些投资收购。
纵观团购网行业,美团已经在全国布局108个城市,大众点评在全国开了30多个城市,接手拉手安徽团队后,糯米在全国的城市增加到80多个。
但品途网研究总监黄渊晋说,团购之间的并购意义并不大。因为在团购行业,团购公司营收的主要城市大同小异,通过并购并不能给原有业务带来实质性增长。
此前,F团和高朋合并。“双方出现了1+1<2的局面,”黄渊晋说,“F团现在基本没有什么声音了。”
拉手网上线至今总共进行了三轮1.66亿美元融资。最后一轮融资时,拉手网估值11亿美元,而在提交IPO申请时,拉手网整体估值减半。
截至2011年9月30日,拉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剩余6.41亿元人民币。时至今日,拉手网账上的现金所剩无几。
一位不愿具名的团购公司高管分析,团购行业的毛利普遍在10%以下。即便拉手一个月销售额为3亿元,那营收不过3000万,一年营收3.6亿。团购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时至今日,拉手网资金确实捉衬见肘。
去年6月20日,拉手网向美国证监会(SEC)撤回IPO申请。拉手也随之遭遇了创始人退出,团队裁退的局面。为了缩减成本,拉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关闭一些站点。
寡头的游戏
就在朱啸虎还在为“被收购”一事忿忿不平时,另一件让他心有余悸的事情发生了。
据团800最新数据显示,糯米网和拉手网在今年3月成交额分别为2.67亿元和2.45亿元,分别位列行业第四、五名。“糯米和拉手在争夺行业第三的位置。”黄渊晋说。
5月30日,团购行业的龙头美团网宣布5月份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上个月,美团刚刚突破9亿。美团今年的目标是达到188亿,同比去年增长近4倍。
美团正在把自己在PC互联网端建立起来的优势逐步引入到移动端。这似乎是所有围绕本地化生活服务类的公司都在企图复制的。
移动端也是未来的重点战略发展方向。美团CEO王兴预计,今年在移动端产生的交易额可能达到整体的50%。
这一战略也正在大众点评身上发生。截止到2013年第一季度,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已经突破6400万,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占比超过70%。
大众点评CEO张涛曾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大众点评10亿元估值里,有7亿赌在了移动,3亿放在了团购。作为大众点评投资人、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认为,大众点评未来在移动端会比PC端更具吸引力。
已经拿到四轮融资的大众点评刚刚过完10周岁的生日。这家互联网“慢公司”总是引起业内质疑,什么时候启动IPO?
甘剑平给记者的回答是,在团购和移动端,大众点评还没有打完战。言下之意,大众点评还继续要在这两个领域做大,甚至做到第一。
在团购领域,美团和大众点评牢牢抓住行业前二名的位置,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来自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互联网巨头的布局和战略投资正对团购市场的侵蚀越来越重。
第四轮领投的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倒是十分关心微信在商户(B端)的商业模式。她很想知道微信在B端如何做收费,如何迅速铺开市场……
正如徐新担忧的,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正在本地生活服务类急速扩张。腾讯内部人士透露,微信所在的广州研究院正在微信上实验一切可能产生商业化的服务产品。“即使这些产品研发出来后也会可能被否掉不会最终上线。”
百度在近日3.7亿美元收购PPS后,似乎瞬间找到了投资的灵感,试图猎寻一切可能对其布局有关联的产品。百度投资负责人汤和松在收购PPS时透露,移动化和规模化是百度未来投资侧重的方向。
除了投资美团外,在实物团购领域,阿里巴巴更加注重将聚划算打造成团购网站的服务平台。在本地生活领域,阿里巴巴将在6月份启动一个新产品。阿里巴巴聚划算负责人张建锋形容,将是颠覆性的产品。而投资高德地图,阿里巴巴在围绕本地生活服务的布局意图进一步落定。
至此,在团购和围绕团购展开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寡头竞争日益加剧。诸如美团,拉手类的垂直团购网站试图展开除团购之外的本地生活服务。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大众点评等则通过相关产品渗透团购或本地生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