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Wireshark》—第1章1.3节TCP/IP模型的分层

1.3 TCP/IP模型的分层
如下所示,TCP/IP模型中包含了4层,每一层均包含了一系列对应的协议。每个协议都自己的作用,这些协议也都是通过这个模型来对接业界标准的。

第一层是应用层,这一层直接和用户及其他网络层协议进行互动;这一层的重点在于将数据通过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应用层也会追踪用户连接的Web会话,并且使用一系列的协议帮助应用层连接到TCP/IP模型中的其他各层。在本书当中,我们会介绍下面几种非常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文件传输协议(FT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第二次是传输层。这一层唯一的作用是创建两台主机通信时使用的套接字(读者应该已经意识到网络套接字对于通信的重要性了),这是在两台设备之间创建出一条独立连接的关键。

两台主机对于同一个通信实例可以建立多条连接,这是将IP地址和端口号结合起来实现的。在广域网通信中需要使用IP地址(而在局域网通信中,数据传输实际上是通过MAC地址来实现的),而一台设备之所以可以与多台设备通过多条信道进行通信,这完全是借助端口号来实现的。除了某些限制使用的端口号之外,每个系统都可以在通信的过程中使用一个随机的端口号。

这一层也会充当两台主机之间通信的骨干。这一层中最常用的协议是TCP和UDP,它们的概念分别如下所示。

TCP: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常常称为可靠协议。首先,这种协议会在两台主机之间创建一条专用的通信信道,然后再开始传输数据。接下来,发送方会通过这条信道发送等分的数据段,而接收方则会针对每个接收到的数据段发送确认消息。一般来说,发送方会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次发送同一个数据段,以确保接收方能够接收这个数据段。比如,在用户下载文件的时候,就是由TCP进行管理,并且确保每个比特位都能成功传输的。
UDP:这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术语中常常称之为不可靠通信协议。不过这种协议十分简单,因为它不会创建专用的信道,发送方只负责向目的设备发送数据段,但并不关心接收方是不是接收到了数据。这种通信的形式其实并不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因为这种通信形式都满足了发送方向接收方传输数据的需求。比如,当用户在玩局域网游戏时,有几个比特位丢失其实并不会影响用户的游戏体验,因此用户体验也不会因此而降低。
第三层是互联网层,这一层关注的重点是数据的往返传输。这一层最主要的协议就是IP(互联网协议),它同时也是这一层最重要的协议。IP可以给数据提供路由功能,正是因为IP协议提供的路由功能,很多数据包才能最终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这一层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协议,如ICMP和IGMP。

最后一层是链路层(这一层常常被人们称为网络接口层),这一层与网络硬件相连。虽然TCP/IP协议栈中并没有在这一层定义任何协议,但这一层其实实施了很多协议,如地址解析协议(ARP)和点到点协议(PPP)。这一层关注的是信息的比特数据如何在物理线缆中进行传输。这一层会建立并终结连接,会将信号由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反之亦然。网桥和交换机这类设备就工作在这一层。

客户端和服务器将IP地址和MAC地址结合起来使用是通信过程的核心。在这两个地址中,IP地址是网关分配给设备或者由管理员静态分配的,而MAC地址则来自于网络接口卡(NIC),每一个参与主机通信的设备都拥有MAC地址。在数据从应用层向链路层处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数据以数据包头部或数据包尾部的形式添加到传输的数据上,这需要TCP/IP模型中的不同分层相互协调。添加数据包头部的处理过程称为数据封装,网络模型会在这个过程中的最后创建出协议数据单元(PDU)。

协议数据单元中包括要发送的信息,以及各个协议以头部或尾部的形式向数据包添加的信息。在PDU到达最底层的时候,它就已经封装好了要进行传输所必须具备的所有信息。当数据到达目的设备的时候,封装的头部和尾部的信息就会在TCP/IP模型自底向上的处理过程中,被目的设备逐个摘除。

图1-1所示为封装的过程。

时间: 2024-10-02 04:18:43

《精通Wireshark》—第1章1.3节TCP/IP模型的分层的相关文章

《精通Wireshark》—第1章1.2节TCP/IP模型概述

1.2 TCP/IP模型概述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网络领域最重要的话题.要想理解这些技术之间是如何关联起来的,读者就必须理解TCP/IP模型的基本概念.即使是计算机世界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规范才能完成通信,这就是网络协议的作用之所在了.网络协议的作用正是管理数据包/数据分段/数据帧如何通过主机之间的一条专用通道进行传输. TCP/IP模型最初称为DoD模型,因为这个项目当初是由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负责统筹的.TCP/IP模型涉及当

《Nmap渗透测试指南》—第2章2.5节TCP SYN Ping扫描

2.5 TCP SYN Ping扫描表2.4所示为本章节所需Nmap命令表,表中加粗命令为本小节所需命令--TCP SYN Ping扫描. TC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允许发送和接收字节流形式的数据.为了使服务器和客户端以不同的速度产生和消费数据,TCP提供了发送和接收两个缓冲区.TCP提供全双工服务,数据同时能双向流动.通信的每一方都有发送和接收两个缓冲区,可以双向发送数据.TCP在报文中加上一个递进的确认序列号来告诉发送者,接收者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字节,如果

《代码整洁之道》—第13章13.5节了解执行模型

13.5 了解执行模型有几种在并发应用中切分行为的途径.要讨论这些途径,我们需要理解一些基础定义,如表13-2所示. 有了这些定义,我们就能讨论在并发编程中用到的几种执行模型了.13.5.1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9]一个或多个生产者线程创建某些工作,并置于缓存或队列中.一个或多个消费者线程从队列中获取并完成这些工作.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队列是一种限定资源. 13.5.2 读者-作者模型[10]当存在一个主要为读者线程提供信息源,但只偶尔被作者线程更新的共享资源,吞吐量就会是个问题.增加吞吐量,会

《精通Wireshark》目录—导读

版权精通Wireshark• 著 [印度] Charit Mishra 译 YESLAB工作室 责任编辑 傅道坤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版权声明精通WiresharkCopyright Packt Publishing 2016. First publi

《精通Wireshark》—第1章1.1节Wireshark简介

第1章 欢迎来到Wireshark数据包分析的世界精通Wireshark在这一章里,我们会介绍TCP/IP模型的基本概念,并在帮助读者熟悉Wireshark GUI界面的同时,向读者展示一个抓包的实例.在这一章中,读者会学到下列内容: 什么是Wireshark:Wireshark是怎么工作的:TCP/IP模型概述:数据包分析简介:为什么要使用Wireshark:理解Wireshark的GUI界面:第一次抓包.1.1 Wireshark简介Wireshark是最强大的抓包软件之一,这款软件不仅能让

《精通Wireshark》—第1章1.6节总结

1.6 总结在这一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网络的基本概念,同时展示了Wireshark软件的GUI界面.Wireshark是一款协议分析软件,这款软件被全世界的IT从业者广泛采用,大家会用它来对网络级的数据包进行抓取和分析. TCP/IP模型分为4层,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在数据从一层到达另一层的过程中,设备会对数据进行封装:到达最底层的数据包称为一个完整的PDU,PDU就是数据包穿越通信信道的形式. 在安装Wireshark时,管理员只需要访问http://www.wireshark.

《精通Wireshark》—第1章1.7节练习题

1.7 练习题1.TCP/IP模型分为多少层?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TCP/IP模型中的哪一层负责处理二层地址? 3.链路层还有一个名称是什么? 4.HTTP协议使用的是TCP还是UDP? 5.IP.ICMP和 属于互联网层的协议. 6.你了解Wireshark窗口中的哪些部分? 7.判断正误:ARP是三层协议. 8.TCP协议是否采用了三次握手的通信建立方式? 9.判断正误:端口镜像技术只能通过交换机实现. 10.判断正误:插拔设备的方法是用一台路由器来将同一个网络中的PC隔离开. 11

《深入浅出DPDK》—第1章1.2节初识DPDK

1.2 初识DPDK 本书介绍DPDK,主要以IA(Intel Architecture)多核处理器为目标平台.在IA上,网络数据包处理远早于DPDK而存在.从商业版的Windows到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所有跨主机通信几乎都会涉及网络协议栈以及底层网卡驱动对于数据包的处理.然而,低速网络与高速网络处理对系统的要求完全不一样. 1.2.1 IA不适合进行数据包处理吗 以Linux为例,传统网络设备驱动包处理的动作可以概括如下: 数据包到达网卡设备. 网卡设备依据配置进行DMA操作. 网卡发送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一第2章 TCP/IP协议2.1 TCP协议简介

第2章 TCP/IP协议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 在上一章,我们郑重其事地介绍了无聊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并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其中每一层负责提供的功能.OSI模型出身名门.条理清晰,只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一直没人太拿它当回事儿.所以,如果对它太认真,你就败了. 我们是有职业精神的,因此在介绍OSI模型时反复强调了这个模型是如何地曲高和寡.我们在上一章中花大篇幅介绍OSI模型有三个目的:一是延续各类技术教材的惯例,以免将本书作为技术开蒙读物的读者在与别人讨论技术问题时,因全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