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移动互联网创业五大预测

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已经涌动三年,从2011年开始,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抢占用户手机桌面。也有很多的创业者看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纷纷投入到移动互联网者创业大军之中。

如今三年已逝,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军中并没有非常突出的佼佼者,反而是互联网巨头中诞生了很多超级App,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面临着生死抉择,是继续坚持还是转型,是被收购还是继续融资独立,是继续运营还是关门大吉?东楼不妨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做几个大胆的预测,对与不对,留待明年评说。

预测一:超级App独霸手机桌面,或出独立上市公司

与此相反的是,如微信、微博等用户规模超过5亿的超级App将占领智能手机终端,,未来更可能作为平台将小App提供的服务接入进去,整合越来越多的小 App的功能,从而整合为航空母舰式的超级App。微信就有这样一个趋势,同样百度地图也有如此企图。这些App有完整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将为用户提供从娱乐到社交,从购物到支付的一站式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另一方面这些超级App也提供给中小App导流和输血的作用。这些超级App将形成一个生态闭环,成长为巨无霸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甚至能够诞生一家上市公司。相信,坐拥超过4亿用户的腾讯微信,如果能够从腾讯分拆,或许有可能成为另一家成功的上市公司。

预测二:App热潮回落,创业者开始回归理性

经过2012-2013年的野蛮生长之后,App创业者将回归理性。回顾2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其中,渴望着一夜暴富。但如今,2年以来,虽然有很多App达到了上亿的用户规模,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只能到处抱大腿。像唱吧、墨迹天气等过亿的App尚且不知道何时能够盈利,更何况哪些用户规模不足百万的屌丝应用,更感前路迷茫。

App作为一个中间过渡性产品,承载不了创业者的梦想,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夭折和死亡。目前大量的App下载入口被巨头们把控,推广费用高居不下的情况下,2014年,更多的创业者将黄粱梦醒,更多的创业项目将趋于理性,不再一味的追求个人用户数量,更多的App厂商将放弃发展个人用户,转型服务企业客户。

预测三: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转型,更多关注企业应用

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开始清醒冷静,重新设定自己的公司运营目标。不再一味的追求个人用户数,而是更加实际,通过发展企业客户来获得收入。越来越多的工具类产品涉及到商务办公领域,希望通过企业买单来达到收入。但这类转型之路同样曲折,如市场上各种提供给企业使用的各类社交化的办公App。这类软件的销售更多的依靠关系,这和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初衷将会相违背,很多创业者寄希望于优秀的产品体验打动消费者从而引领消费,而针对企业市场这块,更为实际的国情是,80%以上的销售依赖于销售团队而非产品口碑。

预测四:移动App未来或是“非主流”,更多依附于硬件设备

与以往App创业者以一款App为主打的创业公司不同,2014年,或将诞生更多的以智能硬件切入,软硬结合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这个玩法更大,将不是一般的创业者所能玩得转,需要有资金实力雄厚或具有风投背景的创业者才能扛起大旗。

我在虎嗅的FM创新会上,曾经遇到一个创业者,他刚刚从国外归来,带着一笔风投,创业项目是智能童装,童装上带有智能设备,并通过App来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中,App就成为了最次要的配置,最重要的是童装及智能设备的生产,App则成为了一个配套的服务入口。

预测五:下载市场红利吃尽,收入开始走向下坡路

不得不说,这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爆发期,唯一受益的是各种各样的下载渠道,比如91,凭借着91手机助手和旗下的安卓市场,直接卖到了19亿美金。还有360依靠手机助手,通过网游联运和广告位置售卖,收入也很丰厚。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放弃个人市场,转战企业市场,下载市场的广告投放客户将减少,并且随着百度或浏览器轻应用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不再把提升App的用户数作为第一运营目标,更多的是通过浏览器或超级App来覆盖用户,下载市场将不复躺着挣钱的美好时光。

时间: 2024-10-31 23:31:56

2014年移动互联网创业五大预测的相关文章

谈谈互联网创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如何把握

        都说2014年是互联网创业的元年,但是如何创业,创业的方向是什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未来互联网的创业方向. 大家都知道最近马云先后收购了文化中国和华数传媒,收购文化中国是以阿里巴巴的名义用62.44亿港币收购了文化中国60%的股份,收购华数传媒是马云和史玉柱用两人共同控制的云溪控股的名义以65.07 亿元收购华数传媒20%的股份.两家企业都是文化公司,而且两份交易都超过了60亿.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云和史玉柱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来控股两家文化公司呢? 这是两们大佬都给我们指路

互联网创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都说3721.html">2014年是互联网创业的元年,但是如何创业,创业的方向是什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未来互联网的创业方向. 大家都知道最近马云先后收购了文化中国和华数传媒,收购文化中国是以阿里巴巴的名义用62.44亿港币收购了文化中国60%的股份,收购华数传媒是马云和史玉柱用两人共同控制的云溪控股的名义以65.07 亿

2014云安全五大预测

数据安全一直都是IT人员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云计算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时,云安全也成了最佳配角,在2013年受到了万众注目.世界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毫无疑问今天的新闻很有可能会定义许多明天的创新技术.安全解决方案公司Gazzang一直对此进行密切的观察,从而有目的地改进他们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满足企业对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需求. 2013年渐近尾声,Gazzang给读者们分享了2014年云安全相关的一些预测: 1.SaaS厂商将提供终端用户可撤销的密钥. SaaS厂商都知道他们有义务代表客户保护好那些

重磅报告 | 阿里研究院发布新网商五大预测,2020年诞生第一个机器人网商?

7月11日-12日,天下网商大会在杭州召开,阿里研究院发布重磅报告-<新网商,新时代--网商报告2017之五大预测>(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网商的营业规模,正在从十万亿量级向百万亿量级迈进,网商已经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期,网商发展呈现出泛化.多元.复杂的特征,网商也将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 2016年前后,网商迎来了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全新环境.面对未来,阿里研究院从五大方面对网商的未来做出了预测: 基础设施:智能?沉浸式?无现金? 以云计算.新金融.智能物流

火热的印度互联网创业:苹果第二会在这里出现?

印度已经俨然成为科技巨头的掘金圣地. 本周三,印度最大的买房租房网站Housing.com宣布融资9000万美元,由日本软银领投.此前的10月底,印度电商Snapdeal及出租车租赁公司Ola Cabs分别获得软银融资6.27亿美元和2.1亿美元.加上2011年投资InMobi的2亿美元,软银对印度互联网公司的总投资额已超过10亿美元. 今年11月,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发布<财务报告>时称,"我们相信印度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未来十年印度将持续强劲增长." 除了软银,硅谷

互联网创业的七个必要条件

最近和朋友聊起创业的这段日子,感触还是挺深的,尤其是互联网这个行业,有的时候真的要成功,的确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甚至你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是最后的致命伤.我最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反思我们创业的过程,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后来一个朋友的一句话我觉得形容很恰当:"你们有太多失败的理由." 所以在反思过后,我也整理了我认为互联网创业的七条必要条件,你不必完全在意这些,这只是我们曾经创业的经历,也许只是我们的问题,还有的就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1. 团队:共同认可的理念+专属技能+性格合拍的人 理

填补短板 互联网创业七条必要条件

最近和朋友聊起创业的这段日子,感触还是挺深的,尤其是互联网这个行业,要成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甚至你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是最后的致命伤.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反思我们创业的过程,在反思过后,我整理了我认为互联网创业的七条必要条件. 团队:共同认可的理念+专属技能+性格合拍的人.理念就不多说了,没有统一的目标最好不要创业,不然到后面还是以分裂告终.技术是网站的基础,如果技术很薄弱,最好也不要创业,否则除了不能将理念完全表达.延误项目进度外,失去对于初创最重要的时间,就意味着机会和成本的失去.技术最好有个

互联网创业:兴趣与商业的矛盾

创业总是那么的无可知,未来总是那么的不可预测.由其在互联网行业无心插柳的事屡见不鲜.经常会听到某位朋友在思考互联网里哪个领域还没有人碰过,哪种模式在国内还没出现过,哪种模式可以很轻松的赚到钱.我却很少听到过"我喜欢某个领域","我在这个领域工作过N年以上""在这个领域我有很多深厚的资源". 真正能想到后者的至少起点就要高些.比如李善友做KU6,从他的博客中可以看出他很庆幸多年的从业给他积累下的人脉给了ku6以很大的帮助."孙悟空是成熟的

互联网创业的七个必需条件

中介交易 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最近和朋友聊起创业的这段日子,感触还是挺深的,尤其是互联网这个行业,有的时候真的要成功,的确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甚至你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是最后的致命伤.我最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反思我们创业的过程,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后来一个朋友的一句话我觉得形容很恰当:"你们有太多失败的理由." 所以在反思过后,我也整理了我认为互联网创业的七条必要条件,你不必完全在意这些,这只是我们曾经创业的经历,也许只是我们的问题,还有的就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