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 不能止于“打补丁”

5分钟就能搞到上千银行卡信息,而且密码大部分正确!近日,央视曝光了一条盗取银行卡的黑色产业链。其中“下料人”“洗料人”等分工之明确,架设伪基站、拦截验证码等技术之“高级”,令人咋舌。“卡在身上,钱莫名其妙地被转走了”,让公众吓出一身冷汗。

其实,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公务员考试刚报名,卖“答案”的就来联系;孩子刚出生,卖奶粉的就发来信息;新房尚未交付,就有搞装潢的来电……我们一方面惊讶于对方神通广大,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隐私泄露泛滥的尴尬现实。可以说,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已是互联网时代的民生刚需。

放眼全国,《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去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遭受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的,就有大约4500万网民。不仅如此,个人信息被盗还会带来无穷麻烦和心理阴影。比如陕西一名男子,因遭人冒用身份,“被吸毒”长达10年,出行住店处处受限;再如,济南20多万条婴幼儿信息被泄,地址精确到小区门牌号,让家长“一想到黑手可能伸向孩子就不寒而栗”。

是谁让我们“裸奔”在商家与不法分子的视野里?从源头来看,许多手机APP 未经授权采集用户信息,有些经营机构罔顾法律买卖用户数据; 更可怕的是“内鬼”,在警方查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电信公司人员,也有快递公司、银行、医院、学校、工商局的工作人员。信息安全问题所涉之广、黑色产业链条之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从顶层设计看,中央在2014年就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泄露和出卖个人数据行为”亦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从法治层面讲,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入刑,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不少保护政策与法规,司法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可以说,个人信息的“安全堡垒”,正在逐步加固。

当然,与现实的安全风险、公众的满意程度比,这种“加固”还需要提速增效。这就包括,加快相关法律条例的研究跟进、系统配套,加强相关部门的“握指成拳”协调共治,进一步明确运营商、银行、电商等的权责,提高对信息泄密者的处罚成本,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展开依法维权。可以说,今天,要解决好个人信息的安全漏洞,已非简单“打补丁”就能堵上,亟需系统整顿、源头治理。

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是场持久战,也是场前所未有的遭遇战。美国也曾发生过约1.91亿选民个人信息外泄,英国巴克莱银行曾有数万客户的个人资料被盗。网络犯罪的“进化”程度,有时会超过法律法规的制定速度。从技术上寻求防护对策,在理念上提高网民安全意识,多方用力、立体防护,才能打赢个人信息安全保卫战。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1-24 20:46:50

个人信息安全 不能止于“打补丁”的相关文章

通讯信息诈骗背后的个人信息安全之痛

银行卡还在,可是钱却没了.今年年初被人用补卡方式骗走20万元人民币的上海朱先生起诉中国联通一案于近日在上海市浦东法院开庭.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庭审中中国联通方面承认工作疏忽,但其在调解中提出最多补偿2万元人民币. 实际上,近年来这种"补卡截码"的诈骗方式并不少见.5月初,一位首都航空的空姐在微博上称,因为手机卡遭他人复制,自己银行卡里损失了15万元.五花八门的新兴通讯网络诈骗手段挑动着公众的神经,尽管大家的警惕性日益提高,但仍防不胜防.那么,此案件中朱先生20万元人民币

【CS论坛】网络空间威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本文讲的是[CS论坛]网络空间威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安全高管人员的观念与网络空间安全的现实差距,正在不断的扩大. 这并非危言耸听.思科上周发布的<2015年度安全报告>显示,90%的接受调查者声称他们对未来的安全工作持乐观态度,与此相反的是54%的人报告他们的企业被入侵.实际上,现在的攻击者越来越狡猾,攻击手段也越来越高端精密.该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为9个国家的1700名信息安全官和安全管理人员. 补丁灾难 不到50%的人表示,企业使用诸如补丁更新.渗透测试.终端鉴定或漏洞扫描等标准安全工具,

填补信息安全漏洞需从源头“打补丁”

虽然我国对于电信诈骗一直是零容忍态度,但电信诈骗却仍旧呈现多发态势.法律只是事后追责和起到震慑作用,避免电信诈骗的再次发生,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源头上斩断利益链条. 近日,徐玉玉电信诈骗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电信诈骗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在不断地提高,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个人信息的安全防线的不断失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现在有些电信诈骗,不仅能够在群众手机上显示电信.银行.公安等部门机构的正式号码,还能准确了解群众与这些部门联系的信息.这恐怕不是

建立企业的信息安全的流程

一个企业如果需要建立信息安全体系架构,一般的流程如下: 1.分析企业的信息安全目标,即企业在未来的3-5年的安全目标是什么?在信息安全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2.有了安全目标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企业目前的安全现状,此阶段一般通过风险评估等方式来实现,可选的方式有风险评估.安全审计.渗透测试等. 3.分析了安全现状,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析安全目标和安全现状之间的差距,目标有了,现状也清楚了,差距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差距分析阶段主要是分析企业目前的安全现状和目标之间还存在哪些薄弱点,并一

计算机安全专家建议:尽快为电脑升级&quot;打补丁&quot;

新型"蠕虫"式勒索病毒爆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紧急通报 5月13日下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紧急通报:12日20时左右,新型"蠕虫"式勒索病毒爆发,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台电脑遭该勒索病毒感染,我国部分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用户已经遭到感染.这起大规模信息安全攻击也波及国内多所高校,攻击者利用系统默认开放的445端口(文件共享端口)在高校校园网内进行传播,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操作即可进行感染.感染后设备上的所有文件都将会被加密,攻击者声称

“互联网+”时代下的银行信息安全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普惠金融在"互联网+"行动中的重要地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将围绕多元化金融服务.线上线下紧密结合.金融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等重点领域,为公众提供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这一蓝图规划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区域化.条块化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对传统银行业态的巨大挑战.近年来,以腾讯.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引领金融创新趋势,使得银行业充分认识到了"互联

信息安全:BYOD切忌安全过头

BYOD概念的提出,唤醒了企业员工追求更为自由办公体验的愿望.但是,这种萌芽往往会被IT部门扼杀在摇篮里,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办公自由往往意味着数据会面临安全风险.殊不知,对安全的管控过于严苛,也会影响企业业务.在BYOD方面,我们同样要倡导"以人为本". 美国政治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话:"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会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 来自250多年前的这一警句可能还会适用于当前业界所热议的BYOD(Bring Your Own D

WannaCry病毒提醒CIO要掌握打补丁

网络安全专家说延迟或忽视微软两个月前发布的补丁为当前的勒索软件打开了方便之门.那么为什么首席信息官要坚持打补丁呢? WannaCry勒索软件感染了数千台Windows电脑,这是对安全软件的重要性的清醒的提醒,尤其当重要的漏洞有了补丁之后.虽然让受感染的公司蒙羞很容易,但是专家说微积分比这难多了.不管怎样,专家认为WannaCry已经足够严重,值得立即打补丁. 快速摘要:黑客放出恶意软件在电脑间传播,通过加密数据让电脑瘫痪,然后要求300美金的解锁费.这个用EternalBlue服务器信息块蠕虫创

信息安全下的云安全

2011年IT业界的流行词是"云计算",目前安全问题是云计算应用最大的困扰.以"漫步云端 智享应用"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CIO年会于2011年12月15日举办,由比特网与IT专家网主办,在下午的信息安全分论坛上,信息安全问题被提出讨论,来自用户.厂商及第三方的专家共同探讨了这个话题,尤其是云安全的话题. 用户选择云应用的最大的担忧往往是安全问题,然而实际上,云计算的安全性却比我们想像的更加高.因为云计算结合了合作方自身最擅长的工作.如为了确保物理服务器.托管服务器及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