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弈棋都十分讲究布局,马云亦如是。
依靠此前布下的交易平台,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已经成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统治者;后又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再落一子——阿里小贷迅猛崛起。
2012年8月,阿里金融旗下的信贷产品开始面向阿里巴巴普通会员放开,同时和平安集团合作成立新公司从事网上保险业务。
据阿里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0万家。在过去两年中,阿里金融几乎保持着每年100%以上的增长速度。
从交易平台到支付平台再到金融平台,马云一直梦想着构建一个强大的网络金融帝国。目前有一些专家认为,互联网“类金融”公司正在搅动传统金融业格局。
马云之手不仅于此。2012年9月,阿里集团完成了雅虎76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国家开发银行为此次交易提供了10亿美元的银行贷款。马云并借此引入了中投公司和国开金融。引入后两者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资金相助,更为后续金融政策的支持埋下伏笔。
打造金融平台
2013年1月10日下午14:23,阿里员工收到了马云一封名为“变革未来”的邮件。
邮件中,马云宣布,阿里巴巴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进行调整,成立25个事业部,事业部的业务发展将由各事业部总裁负责。不过,对于外界巨大想象空间的支付宝和阿里金融,马云声称将在之后另行调整。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预测,未来阿里金融或将与支付宝进一步融合。
鲁振旺表示,阿里金融的放贷额度受到资本金限制,而支付宝却有大量的沉淀资金。如果二者进一步融合,将在盘活沉淀资金、扩大放贷额度方面做出有益尝试。但他也表示,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这一步很难。
“阿里金融目前还是在独立运行,会有下一步调整。但是否会并入支付宝,现在还不好说。”阿里公关总监杨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市场的另一个版本是,“支付宝未来或与阿里云合并,探索银行业务。”
当市场的猜测还在发酵之际,1月15日,马云又宣布,从5月10日起,将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一职,只保留董事长职务,新任CEO将在日后公布。
一时间,马云卸任的原因甚嚣尘上。
“马云可能在日后集中精力拓展金融业务,将金融打造成集团的支柱之一。”阿里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
其实,早在2012年的网商大会上,马云就宣布,阿里巴巴将从2013年1月1日起转型,重塑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
当时马云就曾表示,平台之后,他想做金融,最后做数据,数据就是经济气象预测台,可以提前预知经济形势的变化。
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了“七剑下天山”,分拆成了阿里巴巴国外、阿里巴巴国内、一淘、淘宝、天猫、聚划算、云计算等七大业务,也组合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商大平台。马云希望这个平台在10年后能够承载10万亿元的交易规模,是目前的10倍。
在做大平台基础上,阿里金融已经呼之欲出。
鲁振旺表示,支付宝和阿里金融的崛起,有助于马云依托交易平台,更好掘金。同样,也有助于阿里集团从电商的角色脱离出来,成为更广泛的平台。
依托交易平台,马云涉水阿里金融两年就取得了市场瞩目。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巴巴旗下小贷公司的阿里金融,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而当年的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经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
也许,正如马云在邮件中所述,阿里提出建设商业生态系统而不是商业帝国。他希望营造一个生生不息态势,让自己的每个棋子都变成棋盘,不断循环下去。阿里金融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宝贵的信用数据库
上世纪末,在杭州刚开通拨号上网时,马云就创立了B2B的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当时的阿里巴巴仅是一个展示商品的平台,鱼龙混杂。商户与买方难以建立信任。
为了解决网络贸易的信用问题,2002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了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诚信通”。该产品宣称,通过独一无二的第三方身份认证,拥有诚信通档案,赢得买家信任。
随着网络贸易的发展,两年之后,阿里巴巴又推出了“诚信通指数”,用于展示企业的网上信息公开度和贸易成熟度,成为企业之间相互了解和选择对方的一个重要参考。
截至2011年底,阿里巴巴注册会员突破5000万,其中“付费的诚信通会员已经近100万”。前述阿里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在诚信通数据库中,最长的信用记录已经六年多。
“因为线上交易,所以商户的所有行为均被记录。包括什么时间,做了什么生意,发货到哪里,现金流多少等等变化情况,阿里巴巴都有相应数据存在。”前述内部人士表示,因为该类原始数据基本不可能造假,所以绝大多商户的信用记录是可靠的。
信用评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内只有央行拥有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而阿里巴巴这一民营企业,却利用网络交易平台,将自己的诚信数据做得如此出色,这也为阿里金融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当阿里巴巴开始盈利之际,2003年5月在位于杭州的马云公寓里,B2C网站淘宝成立。为了解决网络交易安全,2004年底马云又落一子,创立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
马云的开篇布子,看似单摆浮搁,实则丝丝入扣。在拥有用户信用数据库和支付宝的基础上,马云也开始暗中运劲,伺机染指金融。
海量的网络信用数据,成为了马云进军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也入了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法眼。两大银行巨头心中清楚,一个涵盖了数十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库,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如果银行能共享该数据库,这将给他们甄选贷款企业带来极大便利,且大大降低坏账风险。
在此后的时间里,阿里巴巴与建行、工行高调合作,宣布向会员企业提供网络联保贷款,无需抵押。该类产品由3家或3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共担。阿里巴巴将提交申请的会员信用记录提交给银行,最终由银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不过三年后,由于建行拒绝了阿里巴巴在贷款利息收入中分一杯羹的要求,二者罅隙渐生,最终分道扬镳。这项被誉为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经典合作的范例,也走到了尽头。
但是在此次试水期间,阿里巴巴构建了自己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数据库,应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甚至借助平台进行风险控制,尝试公布会员的不良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