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在环抱中国南部海岸线的制造业产业带各地,几千家工厂正在一场政府支持、机器人驱动的世界前所未见的产业革命中转向自动化。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购买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包括德国、日本和韩国等高技术制造业巨头。据行业游说团体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说,到今年年底,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使用国。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28日报道,中国的技术变革仍然任重道远——中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36台机器人,相比之下,德国是292,日本是314,韩国是478。不过,中国已经在改变全球制造业的面貌。
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大量投入源于紧迫的经济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向全球贸易敞开大门,中国庞大和廉价的劳动力帮助其成为世界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但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和不断老化的人口导致工资上涨,从而削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中国的中央决策者一直在把自动化作为填补劳动力缺口的一个办法来推广。他们承诺给予慷慨的补贴——由地方政府发放——为中国企业使用和制造机器人铺平道路。
报道称,仍能够在许多地方发现中国工厂的典型形象:成千上万名工人一排排埋头在缝纫机前或者把元件插到印刷电路板上。不过这一制造模式正在开始被更为复杂的画面取代:半自动化生产线,人力劳动者散布在少数关键点上。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发展本国的机器人制造商。去年9月,在上海上市、生产塑料工业用设备的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子公司E-Deodar,生产的机器人比瑞士ABB公司、德国库卡公司和日本川崎公司生产的机器人便宜20%至30%。
报道称,政府对整合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工业机器人的支持对面临全球经济疲弱和国内需求放缓的中国企业主来说是好消息。但世界并不会平等分享这场机器人革命的好处。从印度、印尼、埃及到埃塞俄比亚,这些发展中国家一直希望效仿中国,以及日本和韩国,通过推动农业工人进入廉价工厂生产出口商品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然而,自动化的崛起意味着工业化为新兴经济体下一代创造的就业岗位很可能明显减少。
美国花旗银行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有关技术变革影响的报告《未来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中得出结论,“当今的低收入国家不具有像中国那样、通过把工人从农场转移到收入更高的工厂岗位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中国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对这个国家来说是“一线希望”,因为它们正在推动技术进步,这与英国在18世纪的工资增长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的情形大致相同。据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蔡真真说,与此同时,在被中国和其他国家不断壮大的机器人大军消灭前,亚非部分地区的工业落后国家在努力创造充足的制造业岗位之际面临一场“与机器的赛跑”。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