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怎样监管PE

作者:陈玮  关键词:新财富;监管;PE  PE的发展需要监管,监管不是简单地加以限制。在适度监管、引导性管理的原则下对PE进行宽松的监管,并强调信息充分披露和反欺诈,以保护投资人利益,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利于这一行业的健康规范。  有的PE在创业板企业申报材料前投资进去,不到一年就获得了超过10倍的回报,这些投资的背后是否存在“PE腐败”,需不需要进行管理?有些中小投资者受所谓投资创富的诱惑,把看家的底子都拿来投资PE,这需不需要进行引导?创业板IPO撩动了各方敏感的神经,其中闪现的“暴利故事”给予市场不同的想象力,更令PE的监管问题备受瞩目。PE是接受监管,还是遵照自己的江湖规矩行事,成了管理层和PE界博弈和关注的焦点。  海外监管:  注重募资和信息披露  与公募基金不同,PE最大的特点在于私募性,一方面,其基金募集无需通过公开发售;另一方面,PE投资人一般富有且投资经验丰富,比一般公众承担风险的能力更高。由于PE的这一特点,并且其主要针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许多国家都对PE采取了比较宽松的监管措施,以促进其发展。  比如,美国对PE的监管主要以豁免条款约束下的行业自律为主。作为投资机构,PE在美国也接受《证券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法律的监管,但这些法律给了PE很多豁免条款,使其免于严格的监管,而仅在合格投资人的资格、数量以及信息披露上给予限制。这种相对宽松的监管在保护投资者的同时,也极大地提供了PE资金募集与运作的效率,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与美国类似,英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对PE也进行宽松的监管,没有专门的监管制度,而是通过行业性组织和行业自律进行信息披露(表1)。金融危机后,美英等国拟加强对PE的监管,并正在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法案,比如,鼓励PE注册,对PE注册的关注从客户数量转移到管理的资产规模,并拟在托管人、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监管。  国内现状:  游离于管和怎么管之间  PE在中国完全是舶来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5年,国内对PE没有专门的监管,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或法规,老的《公司法》对PE的募资和投资都有不利影响,PE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表2)。  2005年,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审议通过后,国家十部委发布了国内第一部针对PE的专门法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对PE的备案管理、投资者、从业人员、信息披露等作了规定。这一目前针对PE最为完善的法规从2006年开始实施。此后,随着《合伙企业法》的修订,有限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税收优惠政策等进一步明确,国内PE发展的制度环境初步成形。  从法规及实际操作看,国内对PE的管理也遵循了宽松和自愿的原则。《暂行办法》虽然规定了PE需要备案的条款,但备案与优惠政策相关联,属于引导性自愿备案,并非强制性条款。其他众多法规政策对PE也多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些政策不仅对长期无规则可循的PE行业进行了引导,宽松的监管环境也给予PE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国内PE行业的发展。  但是最近几年,PE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显现出一些问题:游资性快钱纷纷涌入,令行业迅速膨胀,机构设立如雨后春笋;市场筛选机制失灵,LP如何选择GP成为问题;GP募资的多样化、泛公募化、GP找LP难的问题始终存在,一些募资行为游走在政策边缘,存在以借贷资金从事股权投资的不规范之举;杠杆化存在灰色地带;PE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报喜不报忧,导致市场狂热。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的管理机制开始显现不足,并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从监管主体看,目前实行的PE备案制度与优惠政策相关联,PE要获得税收优惠、社保基金投资,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备案,而这样的备案不仅复杂,难度也在加大。备案制度的本意是“好人举手”,但实际上却存在好人难举手、坏人也得不到惩戒的情况,从而需要真正发挥“奖优罚劣”的功能。  从募资监管看,由于现行法规没有对合格LP及PE的募资行为进行具体的规定,PE的募资途径仍然有限,并且存在政策风险。2009年,上海汇乐因设定最低回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查,其业务戛然而止;浙江红鼎创投因非法集资,资金链条无法持续,创始人主动投案。这两起事件虽是个案,却暴露了PE业内的问题:私募与泛公募化的界限在哪里,如何界定合格的LP,如何向潜在LP进行宣传并引导长线LP进入PE,如何避免PE的大众化倾向等,都急需解决。  从信息披露看,目前的披露仅针对备案企业,存在诸多盲点,比如,PE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性组织,没有统一的、共同接受的信息披露规范或指引等。  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对PE的监管条文之间也似有矛盾,如国家发改委2009年颁布的《加强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规范创业投资企业募资行为的通知》与2006年十部委的《暂行办法》在LP最低投资额的规定上就不尽一致。这显示主管部门需要确立对PE长期有效的全面监管理念。  规范才能持续发展。在PE规模迅速扩大之时,如果不能对其加以引导,提前防范风险,也许下一次危机到来时,沙滩上将遍是倒下的裸泳者。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完善PE的监管也许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性需求。  监管大方向:适度和引导  PE监管的核心目标应当是信息充分披露和反欺诈,以保护投资人利益,同时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的稳定。对于PE行业,如果监管缺位,可能会导致不道德行为发生,欺诈性图谋实现;如果监管过度,将会增加行政和合规成本,影响资金流入,制约整个行业发展,因此,监管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不要落入很多行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从国内情况看,PE监管存在几种范式。一是继续沿用目前的管理模式,在现有框架下实现行业的自律式发展。不过,这种模式可能存在行业自律组织缺席、自律管理不到位、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二是将PE视同为金融机构,采用严格的监管模式。但是,金融机构一般或使用杠杆,或针对公众影响面大,而PE本质上是私募,采用这一模式将会因监管过度妨碍行业发展。三是适度监管,引导性管理。本土PE面临的任务依然是发展,需要坚持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原则,规范与发展并进、扶持与监管并用,通过完善监管为PE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综合来看,第三种模式更具可行性。而从PE的实践看,在这一模式下的监管可以遵循以下思路展开。  以募资环节监管为核心,培养合格的GP和LP。对GP应实行自律为主、强制性备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自律管理,建立PE“品牌即生命”的市场机制;通过备案管理,建立好人举手、做坏事成本高的机制。其中,强制性备案的核心在于设定PE行业的进入门槛,使所有GP合乎规范,并提供GP筛选机制,促使GP诚信运营。备案后的GP可以对外募集基金,如果其出现违规行为,可以撤销备案,从而加大GP的犯错成本。同时,对GP的募资文件和募资行为也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将风险揭示函列为募资必备文件等,从而设定明确的募资红线。对LP监管的核心则是风险教育和揭示,提高其风险意识,并在LP的投资人数、最低投资限额上进行明确规定。  以信息充分披露为目标,加强对LP投资的保护。首先,尽早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自律组织,协调管理PE的信息披露,形成政府指导行业组织、行业组织规范PE机构的管理脉络。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率、非主营投资行为、非正常投资方式等。其次,规范GP对LP的信息披露,包括定期信息披露和重大事项披露等。第三,引入托管机制,由托管银行定期对投资人进行资金情况的披露。  以优惠政策等利益调节机制引导PE的投资行为。改变目前针对PE的组织形式制定优惠政策的方式,针对投资阶段、投资领域、税收、IPO后的锁定期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导PE投资阶段前移。同时,提出投资行为的风控指引,设定限制投资领域和行为。  引导主流LP选择优秀的GP,扶持主流PE发展。率先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引导基金等优质LP投向优秀GP,并对这些LP实施税收优惠,使之获得与其他投资工具平等的待遇,从而推动PE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有些PE在部分投资个案上获得的高回报,是PE长期稀缺造成的;人们在创业板市场看到的PE快速赚钱效应,则是IPO发行机制和二级市场定价的结果。一般而言,PE的收益是投资的成功概率覆盖失败概率的结果,单个项目的高回报不足以说明基金的成功。而且,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包括税收在内的措施,引导PE关注早期项目、增强对已投资项目的增值服务能力,使PE从注重快速回报转向长期的合理回报。当然,市场的力量也会让“红苹果和青苹果”发生效用:当红苹果没有了,青苹果就会受到关注;青苹果没有了,苹果苗都会有人种。  提高监管效率:  处理好三大关系  要提高对PE的监管效率,还需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多头管理和政策统一的关系。由于PE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在监管上必定要有一个牵头部门作为总协调,制定统一的政策,避免多头管理令PE无所适从。第二是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的关系。行业自律是PE行业的发展趋势,管理部门要在政策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以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为基础的监管模式。第三,要注意处理好长期发展与短期管理之间的关系,监管政策要考虑时效性,用发展和扶持的眼光看PE,扶持主流PE,规范PE的短期不规范行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PE经过10年探索耕耘,已经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PE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需要监管,监管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加以限制。从发展的角度看监管,用引导和适度的原则进行监管,既确定PE运行的规则,又给PE足够的自主空间。有了这样的监管,我们也就有理由相信,中国PE行业未来会更规范,更健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时间: 2024-10-23 12:10:47

陈玮:怎样监管PE的相关文章

陈玮:本土PE的投资逻辑

是找关系.拼价格.比酒量投资Pre-IPO项目,还是投资高风险的早期项目?本土PE的成长中更多承受着取舍的挣扎.构建一套有效的投资逻辑,是决定它们能否持续成长的核心. 本土PE如今已经取代外资PE,成为主场作战的主力.与有成熟经验的外资PE不同,本土PE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更多的上下求索,甚至是取舍的挣扎.不断提炼自己的投资逻辑,即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任何一个PE,在募资之始都要开宗明义,对内对外讲清楚自己的投资逻辑,此后,既要以此指导投资实践,也要根据投资成果检验和修正原来的逻辑.投什么领域.什么

PE传道者陈玮:不做送钱的天使 就做吃钱的魔鬼

东方富海董事长 陈玮 "不赚钱"神马"都是浮云.有钱赚这个行业就有发展,没赚钱就没有发展." "PE行业的兴盛是一个好的趋势,解决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问题,应该鼓励.引导,而不应该打压." "从某种程度上说,全民PE即意味着全民创业.PE将募集到的民间资本投资到企业里,投资到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里,恰恰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如果打压PE行业,钱就会流向房地产或者一些投机行业,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去年以

陈玮:创业板的钱怎么花

作者:陈玮 关键词:新财富:创业板 创业板企业个个超额募集资金,然而钱多了也会惹祸,要引导它们合理.有效地使用超募资金,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放宽对募集资金使用方向的规定,并进一步打通上市和融资渠道.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超募问题,还在于将发行核准制逐步转为注册制和程序制,改变上市公司供给不足的状况. 企业没有钱不行,但钱多了不见得一定是好事.随着创业板28家公司的上市,在逐渐习惯其股价上下跳跃的同时,各公司的超额募集资金现象也为人关注.一方面是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是创业板上市企业

东方富海陈玮:今年是创投行业发展分水岭

"崛起中的本土创投"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活动由中信出版社主办.当地VC的先锋人物纷纷到会,并发表了对于创业板发展的看法. 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阚治东.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招商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立基.深创投副总裁孙东升.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丁宝玉.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等参与了座谈.论坛由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主持.同时进行了<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新书发布会. 据王守仁介绍,第一批上创业板的28家企业中,2

陈玮:需要灭掉一些LP 募资难是洗牌的副作用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 ChinaVenture北京时间8月24日消息,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在ChinaVenture投中集团2012深圳中国投资年会上表示,中国的LP太多,洗牌过程中必须干掉一些LP,在这个过程中募资难也成了洗牌的一个副作用. 陈玮表示,中国人都喜欢一窝蜂,中国90%的LP是民营企业.富有个人,这种LP群体导致了中国PE/VC少了一些高科技和金融资本的色彩,而成了房地产色彩."房地产旺了,这些地主LP们有钱有粮,PE/VC也有好日子了."陈玮笑称,中国大多数LP都是被忽悠进

东方富海陈玮:每月看80个项目 10准则9数字7军规

"全民PE"下的投资方式是"拼关系.拼价格.拼酒量".而这种情况在政策转型.全球经济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正在发生改变,尽管不一定是疾风暴雨式的阵痛,但"洗牌已经开始". 单纯抱着希望职业获得新挑战的热情,时年35岁的会计学老师陈玮以"投简历应聘"的方式,见到了时任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阚治东,不到十分钟的面试后,他完成了向一名职业投资人的转变.彼时是1999年,中国本土"真正懂得风险投资的人不超过5个". &q

东方富海陈玮自立门户记:曾摔跤新能源

放着本土最大国有背景创投公司的总裁不做,自主创业另立门户,当4年前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决定归零重来时,他心里还一片茫然,甚至犹豫是去做实业还是留在资本市场,也无法确定离开深创投以后,继续做投资是否还能拿到LP(有限合伙人,投资人)的钱. 不过,陈玮和他的团队还是在浪漫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驱动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民营创投. "公元2006年,谛诺山下,雁栖湖边的一个酒吧,几个梦想者,喝着啤酒,看着世界杯,勾画着自己的创业投资人生之旅.就像创业者成功之后变成投资者

对话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2008年应该如何投资

陈玮:曾任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现任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具有8年的创业投资和多年的会计财务管理经验,与其团队共投资了19个项目,其中彩虹精化于6月挂牌上市. 陈玮有一段精彩的话:如果你在2001年进行了VC(风险投资),2003年买了房,2004年买了股票,2007年卖了股票卖了房,那么2008年你就能随意打球消遣:相反,如果你在2001年就打球了,2003和2004年把房子和股票都卖了,2007年又重新买房买股票,那么老天都不知道你该在2008年做什么!

深圳东方富海陈玮:中国本土创投迎来历史性机遇

在出任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前,陈玮是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创新投)的总裁.深圳创新投被认为是中国本土创投业中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机构之一,名气甚大. 陈玮当年走上创投之路似乎很偶然,而如今离开创新投.创办东方富海,却似乎是必然.在他看来,"中国本土创投已迎来历史性机遇",大干一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1999年底,陈玮偶然接触到深圳市创新投,在当年很多人还不知创投为何物时,陈炜毅然打破了兰州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的铁饭碗,加盟到了深圳创新投.3年后,他担任这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