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们伟大祖国的献礼莫过于拿出最好的业绩。因此我们为《建国大业》的4亿票房欢呼喝彩。票房就是最大的政治,票房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伟大时代的辉煌印记,票房同时也就是产业新一轮的冲锋号。 电影产业最近两年已经一再出现令我们意外的奇迹。这次《建国大业》就是这一系列奇迹最新也是最辉煌的结晶。而且由于它集合了中国电影人最多的一次团队努力,因此它有了一般影片不可比拟的巨大意义。 人们会说它的成功不可复制。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文艺创作很多成功例子都不可复制。《英雄》(电影版、美剧版)成功时,人们就已经说不可复制,因为那个阵容太奢侈了;《疯狂的石头》成功时,人们也说不可复制,同样也有一堆理由;但我们看到在中国电影振兴的道路上,不可复制的成功接二连三。这足以充分地说明,中国新一轮电影振兴恰恰就是在不可复制的不断产生中走向辉煌的。 不可复制就对了。同时我们坚信,当代中国电影可以连篇累牍出现这样一些不可复制的佳作,也许就是中国电影的魅力,和它将长盛不衰的理由。《建国大业》和所有成功影片都有一个理由,就是
它们合符了电影创作规律。史诗加巨制,百位明星演百位名人,除了电影,电视不行,小说不行,音乐不行,绘画不行,舞台剧同样不行。什么叫电影创作规律?这就是电影创作规律。只有电影能够展现的创作,才是电影应该从事的创作。 《建国大业》编导们的成功不是一般所说的掌握住了电影语言与技巧,而是充分掌握了当代电影创作的规律,用一句“匠心独运”来形容他们的贡献,才是恰到好处的。 今天的电影创作已经不同于昨天的创作。好就好在今天我们的电影人已经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我们的舆论还落在后头。甚至我们的理论都有必要迎头赶上。一个新的电影时代已经来临了,已经出现了。新的历史时期中,第四代起着拨乱反正的作用,也以新的视觉语言启发了第五代的创新;第五代则在第四代扫荡了精神污秽的基础上横空出世,重要的是第五代改写了电影的语言及语法,重新划定了电影在当代艺术中的新世纪版图。之后我们一直没有看到能够这样大规模影响产业变革的运动。中国电影的变迁从来都是内外两个因素促成的。外部因素我们很容易看到,第四代的诞生是思想解放运动和外部思潮进入而诱发的,第五代则是思想解放已经结出成果,而年轻的电影人有了全球化眼光之后的产物。至于内在的因素,包括电影自身由于其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所起的作用,人们一直谈论很少,言者缪缪。 我们知道,正是中国语言文学内在的演变,才有了从《诗经》的体例,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发展。语言文学的演变与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来都是一致的,这并不妨碍我们评价古代艺术曾经创造过高于今人的巅峰。当代生活的变化是十分惊人的,在观念日新月异的同时,电影人已经完全消化了从第四代到第五代发展积淀下来的成果。看看《建国大业》其近景特写之多,镜头调度之频密,而又不失流畅,就足以知道电影发展的内在因素于今已完全成熟。 今天,电影内在因素也比过去丰富得多。由于现代化建设日益浸入产业内部,电影已经不是一台放映机加一张银幕那么简单了。今天的电影是一种综合的传媒,它包括工业的,商业的,艺术的,信息的各类成分。工业的,比如它有现代放映设备,包括立体声环绕音响,空调,金属银幕和不久将风靡全球的3D;商业的,比如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并且追求娱乐性和类型化;艺术的,比如编剧的时代视角深化,导演的电影语言探索,导演、摄影、演员的风格化追求,等等;还有信息的,比如和全社会媒体之间的互动,常常制造出关于影片的社会生活话题,等等。电影在今天所以回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造成的,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现代化的结果,是三十年电影与时代相互之间互动、变迁、沉淀发展的结果。这是中国电影在新时期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是思想解放运动,第二次是第五代的影像革新,第三次就是产业化与市场经济造成的电影进步。这一场进步是波澜壮阔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所有身在其中者,都应该有“与有荣焉”之慨。 这一场进步也是变革,也经历了长时期的渐变过程。就拿电影的娱乐性来说,从周总理倡导“寓教于乐”,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有过的“娱乐片论”,再到新世纪不断探索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娱乐性,直到今天才好像再没有大的问题了。人们对于电影规律的探索,更是前赴后继,反反复复,直到今天,则好像还有很多大的问题。但我们正在敏感地意识到,这两年有两大现象成为当今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前所未见的骄傲,一是新型的电影城蓬勃出现,一是一批批票房骄人的影片逐鹿中原。亿元票房俱乐部的门槛正在降低,二三年内,亿元票房城市将遍布全国,两年内中国电影年票房将达到一百亿,银幕数达到一万张。 我们将记住这样一些名字:张艺谋(《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非诚勿扰》、《集结号》、《夜宴》)、陈凯歌(《无极》、《梅兰芳》)、韩三平、黄建新(《建国大业》联合执导)、吴宇森(《赤壁》上下)、于本正(《生死抉择》)、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陈可辛(《投名状》)、陈嘉上(《画皮》)、刘伟强(《无间道》)、周星驰(《功夫》)。我们还将记住吴思远UME、万达、星美、上海联和、北京新影联、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广州三剑学社、博纳公司等等等等发愤图强发展院线市场的电影界忠勇之士。他们是新时期中国电影第三次浪潮真正的英雄。
专家视点:中国电影产业之树常绿
时间: 2024-09-30 07:16:57
专家视点:中国电影产业之树常绿的相关文章
专家视点:中国电影产业正在成为国家战略产业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9号文件(以下称<指导 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电影产业正式作为国家战略,列入政府重点支持的范围,从而使我国从电影大国成为电影强国. <指导意见>如此明确的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此具体地提出发展措施,如此全面的对各级各地各部门发出支持电影的要求,在中国的文化建设史上前所未有,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当代及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对于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从电影产业今天的发展态势来说,
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分析:商业电影蛋糕小,基础太薄弱
"目前中国电影发展态势良好,但最大的危机是商业电影蛋糕太小,基础太薄弱,没法抗衡外国影片."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近日由刘浩东.尹鸿主编的<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与<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正式出版,不仅记录了2007年中国电影的繁荣与发展,也让人们看到国产商业影片喧嚣背后的薄弱. 近半票房被外国大片所占 全国电影票房连续5年飙升,然而细分2007年33.27亿元的票房构成,有45.87%的票房收入为外国大片所得.<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g
《09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称国产片分化严重
万达老总肖凯和保利博纳老总于冬(右)专家:周星专家:饶曙光 腾讯娱乐 图文 曾剑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09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会于6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有关单位领导以及报告作者.编者.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媒体代表80多人参会,对于两部报告所涉及内容进行了点评,为来年编撰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 意见. <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共约48万字,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持调研.撰写的第三部电影产业年度报告,影协产业研究中心
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电影产业如何逆境逢生?
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时期,电影作品的题材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电影的基调应该更轻松,有利于观众宣泄情绪,缓解压力."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认为,温情.励志和信心,应当成为特殊时期电影作品的关键词,而优秀的国产影片在大举赢得票房的同时,也将为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树立信心,形成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卷全球,许多领域的投资和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以房地产起步的大连万达集团也不例外.然而,出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意料之外的是,也是在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进入
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机遇
中国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4296.html">电影产业已进入从制作到播出的全数字化时代.多位电影专家和学者认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媒体技术还将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机遇. 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副主席康健民在此间表示,中国电影在完成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彩色胶片替代黑白胶片的两次伟大变革后,如今已进入全数字化时代. "中国电影越来越好看和好玩,除了有优秀的剧本和演员的逼真表演外,还在于新技术对电影的丰富.尤其是运用大
09中国电影产业盘点影片大幅增长票房突破60亿
国务院在继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1月再次具体针对电影行业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 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与政府政策相对应的是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却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是影片生产.电影票房.电影投融资还是院线影院建设.电影出口等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影片生产 据艺恩咨询即将发布的&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打造中国电影产业的孵化器
艺恩北京时间2009年6月14日消息,6月13日,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本届组委会执行副主席任仲伦在开幕前夕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觉得今年电影节的亮点是什么? 任仲伦:本届电影节在保持其一贯的权威性.专业性.影响力的同时,具有如下三大亮点: 报名影片数量激增,参赛影片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本届电影节在报名影片数量上创下了一系列记录:报名影片达1925部,其中长片1270部,分别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短片655部,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届电影节最高.报名影片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弱小融资不畅制约发展
我国电影产业平均每年增幅保持25%以上,成为亚洲最具活力的产业代表之一.但是,横向比较其他传媒产业,中国电影产业规模还显弱小.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信息,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为1452亿元,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695亿元:2008年,上海文广集团的广告收入为59亿元,这单一个集团的收入就超过了整个电 影产业票房总和.造成这种巨大落差的背后,不仅因为电影产业基础薄弱,融资机制运行不畅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制约因素. 电影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不大 每年都有来自其他行业的融资者投入电影产业.据有关
金融危机下中国电影产业融资政府银行双管齐下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电影产业融资 2008全球金融危机袭来,在海外的电影业资金收缩之时,中国的电影业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迹象.个中缘由,也绝非一言能概,艺尚杂志将带您一同探寻.追溯根源,中国政府的文化创意政策的扶持效应.中国境内银行对政策导向的尝试性顺应.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国电影市场潜力的调查评估以及中国电影企业的不懈努力等合力创造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生机.中国电影产业生机的直接表现就是政府融资平台的搭建.适合电影企业的金融新品种的推出.中国电影主流院线电影票房的井喷之势以及接二连三的填补中国电影企业融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