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风暴突袭中国华语电影圈“变法”不容易

《爱丽丝梦游仙境》  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in Wonder land),以下简称《爱丽丝》)在中国内地上映两周以来,截至上周末,累计票房达到1.5亿人民币。虽然这个数字与《阿凡达》相距甚远,但作为一部带有文艺色彩的作品,该成绩已属意料之中。经过《冰川时代3》、《飞屋环游记》、《阿凡达》及《爱丽丝》等好莱坞3D电影的连番轰炸,中国电影人早已按捺不住,各位名导纷纷宣布开拍3D电影: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阿甘导演的《唐吉可德》、徐克导演的《超蛙战士》……从香港电影节公布的电影计划看,2010年确定上映或筹拍的华语3D电影超过10部。中国内地的阿甘导演在香港影视博览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预言:“未来三到五年,3D电影一定是华语商业片的主流”。  但此前的《乐火男孩》和《苏乞儿》想用若干分钟的3D片断制造噱头,却被批评技术低劣,空有其名,票房惨淡。华语电影突然掀起的3D热潮,有没有足够成熟的技术支持,有没有足够冷静的创作头脑,有没有足够多的3D放映厅?本报就这些问题展开多方调查,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PART 1 现状  15部!吴宇森、徐克、冯小刚等名导纷纷涉足  15部!这是2010年已经确定上画和宣布筹拍的华语3D电影的数量,动画片、武侠片、灾难片,一涌而上。而且这个数据,还是不完全统计。  导演阿甘的《唐吉可德》目前已经拍摄完毕,是一部投资7500万的3D电影。据透露,投资《唐吉可德》的星皓电影公司还将投资2 .5亿开拍真人魔幻动作3D片《大闹天宫》,导演郑保瑞有意邀请李连杰或甄子丹饰演美猴王,星皓公司同时启动了为期5年的“10亿人民币造立体电影大计划”。  吴宇森、徐克、冯小刚等名导纷纷涉足3D电影,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作为本土第一部IMAX影片成为大家今年最期待的电影之一。《风云2》的导演彭氏兄弟将要拍3D版的恐怖片《孩童之眼》(《The child’s eye》);奥斯卡得主、著名摄像师鲍德熹则打算拍3D版的《白蛇传》;王晶也在香港电影节上宣布拍摄喜剧3D电影《笑王之王》。吴宇森也在新作中大打“3D”牌,他上周刚刚宣布,自己正在筹备一部科幻题材的3D电影,甚至有意购买詹姆斯卡梅隆那套很贵的(编者注:该拍摄系统为3DFusionCamera,耗资1400万美元研制)拍摄系统,“科技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跟得上,但我们拍的是不同的题材,观众会有新鲜感。”连台湾综艺一哥吴宗宪都要来分一杯羹,宣布将投资1.2亿台币(注:合约2580万人民币)拍3D动画《我是只小小鸟》。  1000多块!3D银幕激增“不愁没市场”  导演们之所以这么有信心,除了受到《阿凡达》票房的刺激外,还源于对内地3D市场的乐观预测。阿甘说:“这一次我敢肯定,3D的时代到来了,原因是3D电影终于解决了放映的问题,数字放映是3D电影到来的标志。”  很多人还记得《阿凡达》放映时通宵排队、提前一个月订票仍然一票难求的经历。但随着国内3D银幕数量的快速增多,这种苦恼或许能稍微缓和。  其实,在《阿凡达》上映之前,很多电影院其实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建设3D银幕的重要性。很多电影院都是在《阿凡达》上映前才匆匆上马,增建3D银幕的。2008年9月,国内引进的第一部商业3D影片《地心历险记》上映时,凭借80余块3D银幕创造出近7000万元票房。去年7月3D版《冰川世纪3》上映时,我国3D银幕数量已经涨到300多块。此后半年多时间里,这一数字飞速增长,去年年底国内3D银幕猛增至700块,为迎接2010年1月4日上映的《阿凡达》,全国影院疯狂安装3D银幕,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新添了300余块,不少影院的3D银幕占到50%以上。目前,我国拥有3D银幕千余块,数量约占全球的1/7,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根据各大院线负责人的反馈,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快速增长。“不可否认,这也是一个诱人的商机,基本每个影院都想上3D的影厅,市场需求在那。”新影联老总高军说。  上海联和院线老总吴鹤沪则指出,“现在已经不是人们想不想把电影厅改为3D电影厅的问题,而是3D银幕供不上的问题。我们院线《阿凡达》之前才22块3D银幕,现在已经120多块了。”他指出,建设3D影厅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吴思远3月出席香港电影节时分析:“现在全国大约有4700块银幕,其中已经有超过2000块银幕,是数码的,那么3D银幕有多少呢?超过1000块,所以如果你拍一部好的3D片呢,是不愁没市场的。”[page]  PART 2 困惑  有3D就会卖座?  《乐火男孩》、《苏乞儿》票房惨淡  继《阿凡达》之后在内地上映的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以下简称《爱丽丝》)上映前就被影院打着“接棒《阿凡达》”的口号。电影放映后,这一点,恰恰成了它最受观众诟病的原因。其实《爱丽丝》是通过3D的后期制作,把2D电影变成了3D版。有的观众对其视觉效果表示失望,认为“是3D就得像《阿凡达》那样。”但作为一部带有文艺片气息的电影,它自然不如超大制作的《阿凡达》对节奏计算得那么精密,加上“接棒阿凡达”的宣传策略调高了观众的期待值,所以观众感到失望也不足为奇。这个例子恰好说明:不是所有的3D电影,观众都会像对《阿凡达》那样趋之若鹜。  华语3D电影早在去年就有过这样的教训。去年8月,号称“第一部3D华语电影”的《乐火男孩》最终只在全国拿下不到250万元的票房成绩,占全片20分钟的3D片断被不少观众批评为“山寨”,此后上映的3D电影《齐天大圣前传》和《麋鹿王》票房成绩也很惨淡,这三部影片的总票房不足1000万元。袁和平执导的《苏乞儿》,打着“国内首部功夫3D电影”的旗号,用14分钟的3D片断制造噱头,同样口碑不佳,票房还不如同期上映的2D电影《锦衣卫》。  “如果在不成熟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对于观众而言就像才吃了个哈密瓜又吃西瓜,肯定感觉不到甜味了。”上海联和院线老总吴鹤沪以《苏乞儿》为例指出,当时《苏乞儿》的宣传用的就是3D这个点,但是票房还是不如《锦衣卫》,正因为它的3D特效并不好。新影联的老总高军也认为,目前中国的3D银幕数量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了,但国产的3D电影跟不上,技术无法迅速达标,像之前的《乐火男孩》都是比较失败的尝试,这反而影响了观众对华语3D电影的接受度。  有钱就能把3D拍好?  《唐吉可德》的摄像机和技术员都是从德国租的  连串3D引进片的高票房,刺激的不只是导演,还有投资商们。和普通2D电影相比,3D电影要投入的成本和时间都要高得多。  刚刚拍完3D电影《唐吉可德》的导演阿甘介绍:他拍这部电影比预期多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钱也超出预算。该片的总投入7500万人民币,仅置景就花了2000万,比他拍同规模的2D电影多花了1/3的成本和时间。该片的投资人王海峰则表示,在前期,拍3D版比普通2D的制作成本高出50%,到了后期则会高出一倍有多。  但实际上最大的问题还不是钱。王海峰表示:“我们是去年年初开始筹备的,9月开始拍摄的,拍了一年,去年年底拍完,拍摄的时候就已经遇到很多困难了,我们是在用德国的技术团队来执行拍摄,但是每天最多也只能拍10个镜头,后期制作更加复杂,我们找了内地公司、香港公司、日本、韩国的公司做3D效果,但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所以,他认为:“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就是多一些外国技术去教我们,带好我们的技术人员”。  不仅是技术团队,目前3D摄像设备也完全是引进品。“我们从德国租了机器和技术人员,每天3万美元,一共拍了75天。”阿甘介绍,3D摄影机虽然已诞生,但内地还没有能掌镜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说,就技术上的专业人才而言,华语电影目前还是“空仓”。  华语3D电影该走什么路?  《唐山大地震》《大闹天宫》3D版颇被看好  很多导演在讨论3D电影时,都把关注点放在和好莱坞技术的差距上。但有份为《阿凡达》制作3D效果的特技师查克可明斯基在香港“3D电影技术研讨会”中做了个适时提醒:“其实3D电影也要注重故事,好的3D电影会让观众觉得舒服,也能让观众沉醉其中。拍不好的,观众势必会头痛。”  最熟悉观众口味的院线老总们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谈到最看好哪部国产3D电影时,中影南方院线副总邱晴、新影联老总高军都提到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除了有冯小刚的招牌之外,还因为“故事和题材很有震撼力”。据悉此部片子是在后期制作时把2D的影像转化成3D的。虽然该片打出“第一部使用IM A X技术的国产影片”做招徕,但冯小刚一直强调,“不仰仗这个,我要做到的是——— 以情动人。”  邱晴指出:“不是所有的类型都适合做成3D,就像《暮光之城》说要拍3D版的时候,很多
网友说爱情片也要拍3D有点奇怪。”导演阿甘也认为:“如果以技术论技术,我们的技术也没有达到好莱坞的标准,关键的还是那个故事,我从不觉得3D是一个卖点,它只是一个技术,让观众更享受,实际上电影内容才是卖点。”  上海吴鹤沪则比较看好《大闹天宫》这种传统动画片的3D版,“有经典的故事,再加上3D的特效,会有不错的效果。”他认为,观众未必要求所有的3D电影都达到《阿凡达》的效果,只要故事能打动人,同样也能获得好票房。[page]  PART 3 态度  张艺谋:不要一窝蜂拍3D,这毕竟是个新技术  在香港电影节上接受采访的张艺谋觉得阿甘导演关于“未来三到五年,主流电影都是3D”的说法过于乐观,他给导演们提了个醒,“不要一窝蜂地去拍。你真的要做好,即使做不了美国电影那么大,也要做出特色来。这种非常即时的雨,一定不是好雨,自己一定要量力而行。”他认为,卡梅隆的《阿凡达》是一个技术革命,真的是一个创造,他极大地带动了老百姓对3D技术的广泛认知。“我觉得这个技术会发展,虽然现在《阿凡达》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但是你会看到还有巨大的技术空间。包括卡梅隆这样优秀的人才和以后更年轻的人才,还会涉足它。它会成为电影的一个强大的类型,但是它也不会完全取代普通电影。以后我或许会尝试,因为这毕竟是个新技术。”  刘伟强:要紧跟潮流,否则市场早被占领了  正在拍摄《精武风云》的刘伟强认为,香港必须积极发展3D技术,虽然3D技术拍摄影片的成本是普通技术的3倍,但“只有紧跟这股潮流,才能让华语影片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他同样认为3D是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我很有危机感,希望其他的华语电影人也有同样的危机感。等到3D技术成熟时,我们再进入,市场早就被好莱坞占去了。”  吴鹤沪:3D银幕数远远满足不了放映需求  上海联和院线老总吴鹤沪表示,3D电影在三五年内成为商业电影的主流是极有可能的。他介绍,现在好莱坞每周都有一部3D电影,但是没有足够的放映厅。中国也出现了这个情况,由于这个原因,《超蛙战士》已经推到6月1日放映了,因为《训龙记》5月份,4月16日还有《诸神之战》,院线必须使得这些影片在有效档期内,有足够的银幕。“现在那些造3D银幕的公司发展得如日中天,需求大,不是人们想不想改成3D电影厅的问题,而是供跟不上需。”  王海峰:要做就要做全片3D  投资人王海峰在3D论坛上也指出:“要做就要做到100分3D,全片都是3D效果,否则要让观众一会戴眼镜一会摘眼镜,其实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加上如果技术跟不上的话,其实电影观众可能会说原来我们中国内地电影、香港电影做的3D原来是这样的,原来跟人家差太远了,那我觉得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链接  2010年计划上映及宣布开拍的华语3D电影  ●阿甘《唐吉可德》  ●郑保瑞《大闹天宫》  ●徐克《新龙门客栈》  ●唐季礼《急先锋》  ●王晶《笑王之王》  ●吴宗宪《我是只小小鸟》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  ●马楚成《神笔马良》  ●彭氏兄弟《童眼》  ●鲍德熹《白蛇传》  ●《喜羊羊和灰太狼3》  ●《熊猫总动员》  ●《胡桃夹子》  ●《摇滚藏獒》  ●《天书奇谭》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方夷敏 陆欣 实习生刘杰关瑞雯  (南方都市报)

时间: 2024-09-20 04:17:03

3D风暴突袭中国华语电影圈“变法”不容易的相关文章

中国导演新作轮番试水3D华语电影酝酿3D风暴

随着<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诸神之神>.<驯龙记>等一批好莱坞3D大片接踵而至,华语电影的3D风暴也正在急速形成--阿甘导演的<唐吉可德>与徐克导演的<超蛙战士>将于今年率先亮相,斥资3.5亿的动画电影<熊猫总动员>作为"华语3D风暴"中最贵的一部将于明年寒假"试水". 除此之外,徐克.唐季礼.王晶.郑保瑞和彭氏兄弟也将在新作中大打"3D"牌. <

导演新作轮番试水3D华语电影正酝酿3D风暴

随着<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诸神之神>.<驯龙记>等一批好莱坞3D大片接踵而至,华语电影的3D风暴也正在急速形成--阿甘导演的<唐吉可德>与徐克导演的<超蛙战士>将于今年率先亮相,斥资3.5亿的动画电影<熊猫总动员>作为"华语3D风暴"中最贵的一部将于明年寒假"试水". 除此之外,徐克.唐季礼.王晶.郑保瑞和彭氏兄弟也将在新作中大打"3D"牌. <

近十部华语电影上马3D业界:3D是趋势不是重点

<阿凡达>掀起一股3D电影热潮 在去年的全球影坛,没有任何一个电影事件能够超过<阿凡达>的上映,这部好莱坞超级大片横扫全球各地的电影市场,打破了多个纪录,注定将被载入电影史册.<阿凡达>同时也将成熟的3D技术呈现得淋漓尽致,在观众们的眼前勾勒出一个更立体真实的影像世界.3D电影不仅凭借<阿凡达>笑傲票房市场,而且也成为观众们追捧的新方向.与此同时,一大批电影公司纷纷宣布计划开拍华语3D电影,即将面世或者已有具体拍摄方案的电影就有近十部,这到底是一哄而上的旧有

专家为3D热潮泼冷水华语电影最需夯实基础

本报讯 (记者曾家新)首届3D中国高峰会展16日和17日在京举行,好莱坞制片人安德鲁·摩根.<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就3D电影如何与内容结合进行讨论.参与制作<阿凡达>3D视觉效果的查克·科米斯基现场演示了<阿凡达>的3D片段.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的态度很尖锐,直言3D肯定不会成为电影的主体. 安德鲁·摩根曾参与过<投名状>等华语片制作.他认为未来3D技术并不一定会成为主流,关键要看电影创作者怎么用3D:"如果3D技术运用得当,10年后大家肯定都拍

华语电影追赶3D茫然上路 3D合拍必成趋势

<阿凡达>的出现,将3D真正从尝试阶段变成了火热的主流工业,回顾去年来中国本土出现的3D作品,屡屡被冠上"山寨"恶名的根本原因是技术与原创力的不足,给中国电影业内树立起一个相对成熟的范本,尤为重要. 本场论坛的两部分区分非常明显,第一组嘉宾是彭浩翔.姜帝圭.徐小明在内的亚洲电影人,他们讨论更多的是3D对电影本身的影响,以及新技术到底给电影带来了什么,而第二组嘉宾是曾负责过<拆弹部队>.<阿凡达>等影片特效的国外影人,他们的观点十分明晰:新技术来了就要

2010年华语电影江湖总结没了理想光顾着捞票房

2010年的电影圈是个江湖,各种高手武功秘籍层出不穷.有练"葵花宝典"的,抓住了其中"挥剑自宫"的精髓,自爆丑事,让自己成为娱乐头条:也有练"九阴白骨爪"的,见谁不顺眼就放冷枪,反正就是见不得人好:还有练"凌波微步"的,见势不妙,扭头就跑,先退出娱乐圈,然后慢慢找机会回来:更有为了一个钱字,陷入一片混战的."伪文化","要翻身","求理解",各个都是影市救世主,各个都

分析1.6万部电影,找出了华语电影烂片王

文章讲的是分析1.6万部电影,找出了华语电影烂片王,某天,工作量不饱和(嘘),就在公司上网随便搜了部电影来看,本来还期待着看完能够为搬砖提供灵感,然鹅--事实证明,我想多了. 在把进度条拖了 11 次,朋友圈刷了 6 遍之后,我终于把鼠标移到右上角,从那个导演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还有迷之尴尬的笑点和泪点中退了出来,并到网上把写出了长评的网友都赞了一遍. 这种片子能撑上半小时,我觉得还得归功于那个卖力证明自己没演技的男主.果然,颜值越高,责任越大. 所以,为了避免日后踩到更多雷人的烂片,我决定从豆

热钱涌进电影圈 业内亏损率达60%

在刚刚过去的6月,有22部电影上画却没有一部票房过亿.很多媒体据此断言电影市场过热.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更多的新片蜂拥而来.就连7月3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也关注到,今年七八月暑期档将有超过60部电影上画.究竟应该如何看待6月电影票房带来的启示?本报记者采访了众多电影公司和院线方负责人,他们都一致认为,6月片多分散票房的现象并不惊讶,热钱涌进电影市场还将持续两三年,今年就表现在影片的数量上.而热钱的这种急功近利导致国产小片的质量不高,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票房惨败. 6月之怪有原因 惨状: 6月票房

制约因素仍存在 3D电视进入中国有待时日

3D电视即三维电视,又称立体电视,是立体视觉技术在电视领域的应用,它与现行电视的主要区别是:现行电视只传送一个平面的信息,而3D电视利用人眼的立体视觉特性来产生立体图像. "球员和球都有从屏幕中'跑出来'的感觉,很刺激!"7月13日,北京的马小姐看完3D世界杯转播后告诉记者.另一位看过3D世界杯转播的球迷则兴奋地描述,"近景及特写效果最为突出,足球从正面飞过来时,总有一种躲之不及的感觉,皮球仿佛打在脸上!"刚刚过去的南非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借助索尼公司提供的转播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