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本正携巨资,如海潮般向电影岸上涌来。就连之前一直对电影持谨慎态度的VC/PE、银行贷款、文化基金等也开始大举浸入。
艺恩咨询认为,场外资本进入电影投资市场,目前存在七大隐形风险:
政策风险:审查是否能通过,如《新宿事件》;
超支风险:影片开拍后是否会超支,是否会因此停拍,如《赤壁》;
主创配合风险:导演是否会按照投资方的意愿进行拍摄,是否会如期完成,如《气喘吁吁》;
联合投资风险:联合投资时各方意见是否会发生冲突,如《两个人的季节》;
题材撞车风险:是否有同一题材、类型影片在同一档期上映,如《拉贝日记》VS《南京!南京!》;
发行风险:是否能按期发行,是否能挤入档期,如《茉莉花开》;
媒体风险:是否与媒体处好关系,如《孔子》。
这些场外资本大举入侵电影原因何在?这些新资本进入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除了国有资本,更有大量的民营资本,以及港台、外资等,投资主体更是涵盖了电视台、广告公司、网游、电视剧公司等一长串名单,真的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除了深深的电影情结与电影梦想,就比如熊晓鸽当年投拍的《高考1977》,纯粹是一种感情寄托,与投资回报无关之外,背后,一定还有更深邃的商业因素。比如:
●自身发展需要。本行业高速增长态势放缓,遭遇天花板,如广告、电视、网游等领域,急需向其他更高综合利润行业渗透,或与能发挥更好协同效应的领域整合。
●电影价值。电影的媒体价值正被以前所未有的手段挖掘与凸显,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曾经的财经媒体价值。
●强大的影响力品牌。事实上,如今的电影已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如果一家大传媒集团在布局上不拥有电影,则会自觉脸上无光,至少影响力不够。在整个大传媒产业链上,电影就是龙头,就是皇冠上的明珠,绚烂多彩,熠熠生辉。
●客户认可度。电影正在成为广告客户最看重的创新载体,居整合营销之首。而之前,可能是电视、杂志甚至网游。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看重电影作为载体的影响力平台,这将是一个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如果这样的观念被广泛认可,那么,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广告公司都会沿着DMG的脚步走来,成为一种风尚。
如此,不难解释,这些场外资本大举入侵电影的目的。
电影承载着每一个人的梦想,中国人则拥有更多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电影帮我们实现梦想,使我们离梦想更近。
200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62.06亿元,比2008年43.41亿元增加了43%,速度之快超乎业内外预期。仅2010年1-2月,电影总票房已突破20亿元,照此速度发展,中国电影总票房撞破百亿大关指日可待。
2010年1月,国家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在政策感召下,各类文化产业基金应运而生,中银国际、建银国际、达晨创投等纷纷成立文化产业基金。此外,也不乏专业影视基金的出现,其以投资单个电影项目为手段,依托背后优势资源的平台,不断探索PE和电影的契合点。
电影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使众多影视公司纷纷投身资本市场跑马圈地,并通过整合产业链、纵横结盟、建立人才激励制度等控制更多的核心资源、获得更大的定价权,为众所期待的“大娱乐”时代摩拳擦掌。
“国外很少有独立上市的电影公司,真正知名的电影公司都附着在大的传媒集团里,如同龙头,更是一块招牌。要想在娱乐市场站稳脚跟,必须以电影为基准,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易凯资本CEO王冉(博客)对本刊记者表示。
参与者图谱
“娱乐业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还没有到三分天下的地步,江湖刚刚兴起。十年前看这个行业里有谁,十年后再看这个行业里有谁,变化确实很大。永远有老的掉队出去,新的补进来。”王冉对本刊记者说。
在电影业的重要参与者图谱中,“老江湖”和新进入者已经开始博弈或相互融合,未来,或将改变现有格局,但最终孰能赢得天下,仍是未解之谜。
老江湖
近些年,无论在制片数量、影片质量及影片票房上继续领跑的依然是中影集团。其掌舵人韩三平,业界称其韩三爷,更是名副其实的电影老江湖。
自2007年设立制片分公司以来,便在大片制作上不断突破,先后推出了《长江七号》、《赤壁》、《梅兰芳》、《赤壁》(下)、《南京!南京!》、《建国大业》等大制作影片。
除此之外,中影还投资一些中等成本影片如《疯狂的赛车》等,以及《天安门》等系列小成本影片。涵盖了高、中、低不同成本的影片。
中影及韩三平在业界的巨大影响力,还在于其推出的 “青年导演计划”。推出了青年导演宁浩的《疯狂的赛车》和《无人区》,以及青年导演陆川的《南京!南京!》,一部《杜拉拉升职记》,更令徐静蕾成为首位票房过亿的女导演。
近日,韩三平对记者表示,培养一个青年导演,要比拍出一部片子更有意义。另外,他还透露了一批新导演名单,其中包括曾导演过《大兵小将》,正在导演《硬汉2》的丁晟。
近期,中影重点推介的影片是《功夫梦》。
总体看,中影盘踞整个电影链,特别是在引进进口大片配额上,当仁不让地垄断着市场份额,并且以此来威慑相关院线,获得最佳的发行档期,这也成为其遭业内诟病的重要原因。
具备国企的垄断资源,同时又能以市场化手段操作运营,是其一大优势。但其软肋也明显,即长期改制不到位。最早提出上市的中影,现在不仅让华谊捷足先登,更被其他一些娱乐公司甩在身后,包括橙天嘉禾、文化中国等。而且包括博纳国际、小马奔腾、DMG等也均纷纷筹划上市,到那时,中影依然无法完成上市计划,那么其竞争优势将大打折扣。
作为民营旗舰的华谊兄弟,以广告起家,较早进入电影领域,成功之后,又横向进入音乐、艺人经纪、电视剧领域,是横向一体化典型代表。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两人的明确分工,更是被资本看好的一大法宝。
其成功登录创业板,成为A股第一家电影上市公司,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其发展的资金瓶颈,电影年产量也由原先的3部增加到6部。
但《拉贝日记》和《追影》两部影片的投资失利,也让其不断反思,在项目选择、项目前景判断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此外,过分依赖导演冯小刚也备受质疑。对此,华谊也一直尝试与不同的导演合作,包括同吴镇宇合作《追影》,同陈国富、高群书合作《风声》等。近日,其颇受期待的就是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
另一家民营企业博纳国际,以电影发行起家,进入上下游的制片、影院等领域,致力打造全电影产业链,是纵向一体化的典型代表。
身后拥有众多国际知名VC,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其国际投资背景有助于博纳在海外上市并扩展,另一方面,其退出的潜在压力也时刻困扰着掌门人于冬。尽管,几位投资人均对本刊记者表示,丝毫没有逼迫于冬提早上市的意思,但资本逐利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博纳向上下游拓展,就是要不断地扩大规模,最终实现上市,否则,体量与利润都达不到要求。
更有业内人士爆料,博纳涉足制作,实属无奈之举,因为,相当于券商直投:做投行之前,一定要先做直投,即要发行我的片子,对不起,先投资吧。
2009年博纳的制片业绩发展平稳,但与公司预期仍有一定差距。比如巨资打造的《十月围城》票房2.9亿,没能达到“坐三望四”的目标。
最令博纳受打击的是,其重点打造、高调宣传的《麦田》票房惨败,不到1000万。与中影、华谊等相比,其内地本土导演资源稀缺,对香港导演依赖性较大,这样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提到电影江湖,必须提到一个人——董平。连韩三平都说,董平是其最佩服的电影人之一,当初最困难的1995年、1996年,他依然坚持拍片,是最早的电影人。
其投拍的多部作品,均获国内外大奖,一些艺术片如《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绿茶》等,也都受到好评。只是后来,董平成了电影圈内资本运作高手,逐渐淡出江湖。
如今,作为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董事局主席的董平又重出江湖。不久前,刚获得北京银行授信的10亿元文化产业专项贷款,还与中影签署了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等,特别是其在新媒体上的战略布局,更是超出业内想象,这些都是董平卷土重来的信号。
同时卷土重来的还有太合影业。太合早在2000年就投资华谊兄弟2500万,共同组建了各占50%的合资公司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只不过后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7年后,其重新组建班底,杀回电影业。
张伟平执掌的新画面影业也在等候张艺谋三年后重新开张,见面礼便是《三枪拍案惊奇》。近期,其主打的《山楂树之恋》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令人期待。其独特而不可复制的“二张模式”既是其核心竞争优势,也同是劣势,
另外,昔日电视业三巨头——王长田(光线传媒总裁)、董朝晖(欢乐传媒总裁)、孙建君(派格太合总裁),由于在电视经营领域渐弱,均转战其他领地(大型活动、新媒体短片等),但也或多或少参与电影投资。
还有星美。几年前,中国电影市场7亿的票房收入中,30%的利润都属星美。如今,其幕后推手覃辉也卷土重来,并意欲将星美酝酿美国上市,但似乎并不被看好。虽然星美的院线资源颇具价值,但毕竟都是租来的,这也是其最大致命伤。之前,星美投资的《如果爱》、《成吉思汗》也基本亏损不盈利,所以,其面临的风险是,如何使电影投资赚到钱。
以上这些电影“老江湖们”凭借在电影行业根深蒂固的电影情结和笔耕不辍的奋斗努力,积累了新人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新进入者
除了老江湖,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涌现,这当中有国有资本也有民营资本。
国有资本中的新进入者,主要是最近比较活跃的颇具实力的各家省级广电集团。其中,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意把电影作为电视之外的第二大支柱,力图在几年之内,达到仅次于中影的地位。2009年,江苏广电出品和投资了《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和《十月围城》。
而湖南省广播电视集团下边也有很多电影平台,包括跟盛大网络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的盛世影业。另外,还有芒果传媒与李湘合作的快乐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均涉足电影业务。
在上海,虽然已有上影“坐镇”,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总裁黎瑞刚仍希望再开拓电影业务,所以,SMG中也会涵盖电影业务,或许会形成和上影竞争的局面。“其实无所谓,一个城市有多个电影公司都没问题,到最后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业内人士表示。
新进入者中,更多的是民营资本。
在广告业如日中天的DMG娱乐传媒集团公司(下称DMG),因《建国大业》和《杜拉拉升职记》中成功的广告植入模式赚了个盆满钵满。自2009年“试水”电影业以来,与中影签订了10部商业娱乐片的合约,同时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的好莱坞商业模式。
小马奔腾则以一匹“黑马”之姿杀入电影业,且出手不凡,在电视剧市场饱和,并有意上市的前提下,抓紧占领电影这块“高地”。而小马奔腾在2009年交出的成绩单彰显了其不可挡的“奔腾”势头。一年8部片子,如《越光宝盒》、《剑雨江湖》、《无人区》、《花木兰》、《功夫梦》等,超出很多传统的老江湖们。并且,其还签下宁浩、吴宇森两位导演。但其潜在风险是,整个班底还比较年轻,尚需磨合与沉淀。
此外,新进入者中还包括由池宇峰创建并于2007年在美国上市的网游公司——完美时空。2008年8月,完美时空文化创立,开始进军电影行业。 其第一部作品《非常完美》,取得1亿票房,初战告捷。但同时,完美时空文化跟投的另两部影片《狼灾记》和《刺陵》却遭遇了票房失败。
并且,最新消息,杜杨团队可能另起炉灶,离开完美时空文化。该事件被认为是拥有激情梦想的电影人与以消费盈利为目的的游戏人的巨大观念冲撞导致。如果这样,其后续的宏大拍片计划也将告一段落。或许,这只是个插曲。
今年初,麒麟游戏公司也宣布组建电影公司,进军电影制片业。
另外,已在香港上市的橙天嘉禾,其内地多家新影院也在筹划之中。
而作为第一院线的万达,也开始了向上游领域拓展的步伐,在电影制作等环节布局。
投资机会
在本刊记者关于投资机会的调查采访中,听到了两方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投资机会巨大,有人则认为投资空间相对狭窄。但均有机会。
“电影在媒体业属传统行业,在资本市场,其独立生长的空间有限。好莱坞四大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是独立的,均被媒体集团收购了,尽管其每年都能做到十到十五部片子的规模。中国未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即独立的电影公司上市很难,除非走华谊模式,同时打造电视制作、音乐、经纪、院线产业链。”信中利控股董事长汪潮涌对本刊记者说。他曾在2005年投资了华谊,那是最早投资电影的基金。
“中国的电影还处于一个半保护期,但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本土市场,这跟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太一样。中国电影业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只要抓住资本、市场、人才这三大驱动力,系统地、成体系地去生产电影,把电影当做一个工业来做,3到5年之内,中国必将出现领头者。”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赵小兵表示。
“机会越来越多。因为大环境下国家政策支持,这最重要,未来十年都不会变。而且还会有相应政策的扶持,比如各类文化产业基金。目前,电影业最稀缺的是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的导演。中国电影是有梦想、有实力来做好片子的,投资加大了,水平提高了,眼界就跟着开阔了。”DMG董事长肖文阁对本刊记者说。
“即使是纵向产业链,也是有空间的。比如,一、动漫及相关的产业链;二、定位精准的制作公司。如果一个小的工作室专注去做类型片(爱情轻喜剧、惊悚等),暑期档和贺岁档各有一部,一年有四部,每年如此,这就很有投资价值。它不一定能做多大,但可以被收购 ;三、电影频道拓展。未来,中国不可能只有一个CCTV-6,无论是以卫视还是全国电视网的方式来做,都有投资的空间 ;四、相关视频 ;五、电影院,这方面的路还长。”王冉(博客)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他坦言,“相对其他行业,电影业好的投资机会真的不多。”
“现在,投资电影的盈利模式变了,原来就是票房收入,现在有20多种渠道可以赚钱,像彩铃、服装、玩具等。看看《阿凡达》衍生品市场的巨大,就知道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多么缺失了。”一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那么,专业基金又是如何操作呢?
2007年5月,由中影集团和IDG组建了IDG中国媒体基金,规模5000万美元,《胡同里的阳光》是该基金投资的首个项目。
A3国际电影基金,由香港著名制片人施南生、博纳国际总裁于冬联合日本、韩国、香港三位制片人及一名前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家共同发起,当时预期募集1 亿美元,计划在5 年内投资30部亚洲电影,重点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合拍片。
韦恩斯坦亚洲电影基金,共2.85亿美元,计划超过50%的资金投资给中国电影。
2009年8月,国内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壹影视文化投资基金(一壹)在天津核准设立,该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方式,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首期1亿元人民币,将投资于国内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项目。据悉,这只有中影背景的专项电影基金已经有了储备项目,包括《建党伟业》等。
“目的是打造一个影视资本航母,上端投资生产,下端投资渠道(院线),中间还有衍生的产业链、企业股权投资等。小成本的艺术片和商业片,我们也投,但不是主要投资方向,商业大片才是主投方向。”一壹董事长助理、投资部副总经理丁弘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现在,不少人在分头设立小基金,并最终归属一个影视协会,以协会的名义向国家(包括财政部和社保)要钱,然后分给底下的小基金,但现在还没有一家基金拿到钱。该人士称,因为基金刚成立,又没过往业绩,只能先拿财政部的钱,等慢慢规范之后,做几个不错的案子,再拿社保的钱。
除了专项基金,还有VC、PE也投资电影。除了最早投资华谊的信中利,还有曾投资了小马奔腾的霸菱投资,以及投资了博纳国际的红杉资本、海纳亚洲资本,以及经纬创投等。这些都是外资背景。
即使已投过博纳的经纬创投,其合伙人徐先生也表示,会继续看好小制作及小的影院的投资,这样,将来可以卖给那些已上市的电影或传媒公司,自己则择机退出。
深创投北京公司总经理刘纲特别看好电影的投资机会。之前,其曾投资了一家与电影相关的视频网站乐视网,并正在投资一家涵盖电影的综合娱乐公司。
他认为,中国人夜生活中约1/4到1/3的时间会消磨在电影上,中国人对电影会更依赖,所以电影在中国更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他认为,无论是专门以投资项目为主的电影基金,还是以投资公司为主的VC、PE,两者都有机会。前者要对具体的电影项目风险予以把控,必须是专业人士,对项目甚至剧本都要有深入了解;而后者只需对一个专业的公司团队进行投资,再由他们去承担相应的项目风险。两者的模式不同。
达晨创投合伙人邵红霞也表示,对电影投资非常感兴趣,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会投。“当时对华谊兄弟很感兴趣,只不过价格太高了,就没投。”据悉,达晨正在通过相关公司涉足中影的战略性重组,是中影八大国有战略投资人之一。
风险
6月中旬,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对当前的电影投资热泼了盆冷水。他表示,1995年就投电影了,但结果是,演员赚钱、编剧赚钱、导演赚钱,独投资人不赚钱。
他认为投资电影的主要风险是:1、行业本身不成熟,电影业整体的素质和水平不如IT业;2、盗版严重,版权得不到保护等。
要说,涉足电影最多的就是IDG合伙人熊晓鸽了,但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赔钱,潜台词是也没赚多少。
谈到风险,他认为,首先缺好的导演和编剧;其次,终端稀缺,终端则包括影院、银幕和座位。目前中国只有5000块银幕,而美国则有40000块。
对此,曾投资了博纳国际的海纳亚洲合伙人龚挺感触更多:“这行业的水确实很深,99%的投资都会失败。所以要小心啊。”
美国金融机构是如何控制风险的?曾在美国时代华纳担任过高管的北京青铜侠影视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三伟介绍,关键是专业人士把关。通常,包括美国帝国银行在内的一些大银行,会专门划出部分资金成立一个部门负责对电影的投资。这些银行里有影视方面的专家,看到一个电影剧本以及了解导演、演员等制作的方案后,大概估算出此电影未来的票房收益,据此提供贷款金额。并且,提供的资金也不是一次性支付给电影剧组,而是汇到一个中介机构,根据电影制作的进程一次次对其划拨资金。在此过程中,银行还会派律师或者银行内部人员进入剧组监督资金使用。
陈三伟也很想用美国的模式融资,但在国内遇到很大问题,目前,他正在推出一部片长90分钟的CG动画电影《奥林匹亚传奇》。
中国电影市场中,每年差不多有400到500部电影,只有100到120部能上院线;而上影院的电影中,30%赚钱,40%持平,30%赔钱,如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电影也一样。
“目前,这个产业还太小,可容纳的东西有限。市场里相当一部分投资人,不是以追求回报为目的,而是赚了钱,又喜欢这个圈子才进入的,比如房地产老板、煤老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该类投资纯属玩票性质。
“中国电影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风险很大,‘电影有风险,投资须谨慎’。首先在于,如果把票房作为投资回报的唯一手段,那依赖性太强,风险太大。电影真正的风险在于,可能投完之后真的血本无归。”肖文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