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讯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网络消费安全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和单位代表、20个省市消费者协会的代表,以及支付宝(微博)、淘宝网(微博)等企业代表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针对网络消费投诉增多现象,中消协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交易对象,尽量用支付宝付款,对网络欺诈应联合打击。
据中消协介绍,2011年上半年全国21个省市的消协共收到网络消费投诉5530件。除了跟日常线下消费类似的消费纠纷外,近几年伴随网络消费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欺诈行为也引起消协及与会代表的关注。中消协发布的《网络消费安全研究报告》表示,以钓鱼、木马为特征的网络诈骗产业链初步形成,正在成为威胁网络消费者利益的第一杀手。
报告显示,目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包括:中奖设诱、低价设诱、第三方假冒卖家客服骗货、拖延时间导致超时打款、诱导无货付款、空头承诺骗订金、网络拍卖欺诈、谎称海关查扣、设钓鱼网站盗取账号密码、利用木马程序篡改付款链接骗取用户资金等。这些网络诈骗者利用消费者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不高,通过科技型手段进行违法犯罪,不仅给部分消费者造成了直接损失,也阻碍了整个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对此,中消协方面人士建议,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要谨慎选择交易对象,尽量选择到信誉好,安全性较高的网站购物。同时尽量选择支付宝等安全可靠的支付手段。在保障网络消费安全的过程中,应该鼓励第三方支付企业及银行等支付服务提供商主动承担更多的安全保障责任,如支付宝率先针对快捷支付提出72小时全额赔付等,就可减少消费者个人需要面临的风险和技术门槛。
对于网络欺诈的司法打击问题,中消协表示因其单笔金额小,笔数多,往往立案难、管辖地不明确,证据链及证据有效性存在问题,建议由各有关部门、司法机关联合探讨,制定联动计划,快速、高效予以打击,切实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重庆晚报记者 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