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星系2013盘点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2013年电商很忙
在未来人们回想2013年的时候,想必占据记忆显著部分的就是网络购物的再度扩张。据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预计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超过1.8万亿元,中国也将由此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国。可以说,自2006年以来,电子商务在国内以迅猛之势发展,年均增长超过30%。
而在这其中,扮演最大推手的自然是各大电商。2013年,电商继续成为国内新经济的代表和引擎,同时在改变市场格局、创造新的商业秩序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易迅还是乐蜂、聚美、唯品,抑或凡客、1号店等不同类型的电商,都在2013年有了全新的变化,甚至称2013年为电商变革元年也不为过。2013年电商很忙,因为也许在今年就奠定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基调。
O2O模式全新突破
相比很多业内人士一直对电商的销售数字感兴趣甚至着迷,其实对于电商来说,这些数字也许都是浮云。因为在绝大多数电商都还在烧钱的情况下,它们更看重的是如何掌控全新而有效的新模式,以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竞争中打败对手,进而掌握市场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如今,它们终于找到了一把虽然听起来不新事实上却具有决定意义的武器——O2O模式。
对于超过万亿市场份额的线下市场,电商一直虎视眈眈,想抢占“最后一公里”。因此对于联系线上和线下的O2O模式,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电商也一直不断试水,却一直难以有所成效。而就在2013年,各大电商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终于在O2O模式有了全新突破。 比如在今年11月中旬,苏宁召开第一届中国O2O购物节,苏宁将其1600多家门店和苏宁易购将作为购物节主会场,甚至苏宁云台上的6000家商户也参与其中。而天猫自然也不愿落后,银泰全国35家商场全线参加天猫双11,线下3万家门店还包含优衣库、GAP、IT、鄂尔多斯、宏图三胞等300多品牌,全国发放优惠券超1亿张!
O2O2模式在2013年凭借电商终于风光起来,让我们看到未来网购和线下融合在一起的曙光。除此之外,O2O模式另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数据的收集和深度挖掘。线下交易天生的缺陷就是难以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而O2O模式由于要求用户先在网上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搜索、查询与支付,这些信息就成为商家对用户个性化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的宝贵资源。掌握海量的用户数据,就可以大大提升营销效果。通过分析,也可以提供发现新客户的线索,预判甚至控制客流量。
开放平台成焦点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再强大的电商如果仅仅只是单打独斗,就只会被整个电商市场无情吞噬。在2013年,各大电商积极布局开放平台,不仅吸引众多的网络品牌加盟,甚至越来越多的传统线下品牌也开始在各大电商的开放平台上进行销售。面对一本万利的模式,众多电商自然围绕开放平台大做文章。
在今年4月17日,凡客诚品CEO陈年在电子商务峰会上就宣称要将凡客(V+)这一平台开放给更多的传统品牌;6月28日,易迅网供应商大会在上海举行;9月15日,建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举办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业务推介会;拥有QQ网购超级平台的腾讯电商随后加入战局,不仅将QQ网购和QQ商城合二为一,将原平台30%的优质商家放入QQ网购,还把易迅赖以成名的“极速达”物流向第三方卖家开放……
但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京东和苏宁易购——今年7月,一年未公开露面的京东CEO刘强东为POP平台站台,语出惊人,直言“开放平台做不好,京东必死无疑”。这也拉开了大型电商的平台之争。在京东的规划中,开放平台将在未来承接50%的销售额和业务量,与京东自营商品各占半壁江山。在此之后不久,更名后的苏宁云商也开始发力开放平台。在10月的开放平台大会上,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宣布苏宁云台三免政策,用成本优势吸引商家入驻,将其平台定义为“3.0模式”,并利用“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向进驻的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店面云”、“金融云”、“IT云”、“物流云”等增值服务。
抢滩移动端
截至2013年11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0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4.64亿,手机已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迎合这一潮流,大多数的传统互联网业务都积极提供移动端服务,传统互联网用户消费习惯正在日益移动化,电商的移动化正在疯狂的崛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双11当天,手机淘宝单日活跃用户达1.27亿。手机淘宝单日成交笔数达4518万笔,有近1/3的交易是通过手机完成支付的,总支付额突破113亿。交易笔数占整体的24.03%,而去年这个数字大概在5%左右。易迅双11微信专场全天下单达8万单,而截止到11月底,微信卖场达到20万单的销量,11月28日小米3微信平专场用时9分55秒售罄。在京东双11当天680万订单中,移动端订单量占比15%,单日引入订单量达到去年的6.4倍!
来自天猫、京东、易迅等主流电商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移动端交易额或订单量占网站整体比例多在20%-30%之间。与此同时,大众点评等一部分与线下企业关系密切的O2O电商,移动端使用率占比早已超过PC端。显而易见,移动电商终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电商,就像移动终端逐渐取代PC的过程一样。拿到移动互联网的“门票”,登上逃离日渐没落的传统网购模式的移动诺亚方舟,已经成为各大电商都在努力完成的任务。
价格战永不停息
虽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用户,电商在各个方面都玩起了营销、创意的把戏,但归根结底,在商品、服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价格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去年各大电商之间的“价格战”因虚假标价备受诟病,并被有关部门处理。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今年轰轰烈烈的价格战,热度丝毫未减。早在6月,为了年中促销,电商就纷纷用“别”字组词造句,如京东的“别闹”、苏宁的“别慌”、国美的“都别装”、天猫的“别扯”、易迅的“别吹”、当当的“都别吵”……先将口水仗打起,吸引消费者注意。随后价格战开始,天猫宣布自掏4亿元现金启动“6月年中大促”。京东、苏宁易购等纷纷紧随其后,就连稍弱的亚马逊和当当网也加入战团。
是随后而来的“双十一”和“双十二”,这都是价格战的主战场。“双十一”促销中,天猫网购成交额创下了350.19亿元惊人数据。虽然这其中有多种原因,但这样的销售数字还是表明价格永远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虽然类似这样集中烧钱的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续,但在国内嘈杂的电商竞争中,价格战却依然是致命的武器。虽然价格战越来越虚,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不过电商拼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只有价格战再没有强有力刺激作用的时候,整个网购市场才能走向正常。
物流愈发受重视
除了价格以后,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网购的服务体验,其中物流速度最为关键。在多年物流成为制约网购进一步跃进的因素之后,为了打破瓶颈,早在今年5月,马云在宣布离任阿里巴巴CEO以后就牵头成立整体投资规模在3000亿元的物流数据公司“菜鸟网络”。12月9日,阿里巴巴宣布还对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电器进行总额为28.22亿港元的投资。可以看出来马云是冲着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去的,因其可以做到“销售到村,送货到门,服务到户”。
在今年电商大战的物流环节,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事件:京东抢先推出“极速达”服务,实现3小时配送;苏宁云商部署“物流云”项目,预计到2015年将全部建成,实现60个物流基地和12个自动化仓库的全国布局;5月,快递“新国标”正式施行,掀起整顿快递行业操作的高峰;2013年包括申通、圆通、中通在内的多家快递公司单号被泄露,并在网上以0.5到2元的价格贩卖,交通运输部对《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双11”期间,全国快递业务总量达到3.3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73%。快件单日最高业务量达到6517万件……
可以说,在各大电商产品都类似的情况下,价格是消费者衡量购买与否的最重要标准,而包括物流在内的服务质量就会成为影响电商在消费者心中优劣的评分标准。物流的受重视,印证了中国网购市场正在走向良性的发展方向。(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