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故事:祝你能找到自己的Mr.Right

文章描述:产品讨论与Mr.Right.

我写博客有句口头禅:“最近某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观点既不是一拍脑袋拍出来的,也未必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不过是特定环境下的经验总结罢了。有人称赞这是干货,我倒是担心,如果读者不理解此事件发生的“特定环境”,或许南橘北枳。

以上全是废话。

好吧,最近——其实也就是上周,又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这要从一年前说起,涉及两位同事,姑且称之为A君与B君。一年前,我与A君、B君共同合作产品项目,当时A君有一套方案,我和B君有另一套方案,由于立场不同,见面就吵,整整吵了三个月,双方都精疲力竭。

后来,我对这场惨烈的战争总结道:A君是极简主义的信徒,重视每一个细节的产品逻辑,我和B君恰好是产品实用主义者,设计思路格格不入。我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一味用A君的方案,或B君的方案,都有收效,但强烈的风格差异使我们无法形成合力。尤其当时处于“权力均等”的微妙环境,谁都没有拍板权,意淫着用强大的逻辑论证来打败对方……其实大家都是专业人士,3分钟已经讲得透彻又明白。把3分钟的发言扩充到180分钟,措辞上花样翻新,长舌善舞,只能反复证明逻辑线的分裂。

那是一段黯淡的回忆。双方自以为对事不对人,但在激烈的路线分歧下,没法压住火气。我们从攻城战发展到街巷战,常常气呼呼地走进会议室,几小时后头上燃烧着火苗走出来。最后强扭的瓜不甜,勉强折腾上线的近乎于废品,合作破裂,联盟解除。A君按他的思路重新做一套,我和B君也奋然另起炉灶。

幸运的是,在单飞之后,双方迅速从沼泽里走了出来。A君以闪电之势发布了他的新功能,我这边则把之前说服对方的巨量精力,全部转移到了“创造力”身上。由于对抗氛围的解除,我和B君之间互相认同,互相启发,源源不断的好想法像被开启的泉眼一样,咕咚咕咚冒了出来,很快完成了比那废品更好5倍的解决方案,上线后口碑甚佳。

这时才发现,如果把产品设计比喻为百米赛跑的话,之前一直在大约25米的地方内讧,而且是从10米扭打到25米,一路抓扯。直到混乱状态解除,才飞也似地跑完了剩下75米。那么,之前发布的当然是款废品。

我于是感慨道,对嘛,产品项目需要搭档而不是敌人。五条不同的道路,有可能通向同一个正确的结果,但如果一路上拉拉扯扯,而不是互相扶持着奔跑如飞,简直恨不得摸把管制刀具出来,将拖后腿的同伴一刀砍死。我们当然需要被质疑,被挑战,但这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交流,而非针锋相对的争吵。后者往往是破坏性的,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断自我强调上面,你的想法止步不前,在黑色的漩涡里打转,证明“我对,你错”的执念充满了你的大脑。

距离上次不快的经历已经过去了一年。这一年里我和B君的设计思路相近,默契居多,和A君也仍然是关系挺好的朋友。直到上周,我在一个新的需求领域,拿出了一套创新的产品方案,找到B君讨论。意外的是B君从一开始就断然道,不对,你是错的。

为什么?

Blablabla

我想了想,解释说,有可能是我没表达清楚意思,我再解释一遍吧。

不对,你是错的。

好吧,我明白分歧点在这里,我在白板上画个原型图,你看看能不能解决你的质疑。

不对,你是错的。

接下来的对话,就在不断的解释论证,不断的悍然否定来回弹射。个把小时后我们疲惫地离开会议室,我心想这套设计问题不大啊,你怎么就这么坚定地看衰它呢?想必B君也在默默抱怨,完全没有可行性的方案,你怎么就这么固执地看不穿呢?

又过了一天,我再次把B君拉进会议室。

我想明白了一点,这款新产品针对特定人群,是否因为你不属于这个人群,所以在几个关键点上与我有分歧?

和人群无关,你的想法破绽太大,可行性太差。

为什么?

Blablabla

Blablabla

Blablabla

Blablabla

Blablabla

又是两个小时劳而无功的争辩。这一次更糟糕,我的方案被B君评价为羊肠小路一条,而B君建议改行的方向,亦被我评价为毫无吸引力可言。最后两个人都有点冒火,觉得分歧太大没法沟通,也是我和B君第一次如此话不投机。

唉,沮丧,一时无语。后来偶然与A君闲聊,无意间提及此项目,得到夸奖说,很有意思啊。我一开心,就跟他详详细细讲了一遍,也包括与B君的分歧所在。A君对争议点摸不准支持哪边,但对整体构思很看好,大加称赞其中的亮点,并提出几条疑问,几条建议。我们热情洋溢地讨论了30分钟,积极的氛围发酵灵感——当晚我在原方案基础上又有重大突破。如果就此改造产品框架与重心,曾经与B君的分歧便不那么重要,或许能绕过去划向另一片蓝海。

猛然间想起一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产品交流需要正面的,启发灵感的氛围,而不是一场负面的,对抗性的辩论赛。如果同伴们能齐心协力地琢磨着怎样创造更好的东西,而不是急于捍卫已有的观点,往往能打开一个新世界。如同“我们怎样能做得更好?”“想法很赞,但还要努力解决如下问题!”这些话自然比“你错了,大错特错”更加能鼓励你向前去探索。何必停在原地内耗内战。

然而吊诡的是,同伴的友善或苛刻并不仅仅取决于专业素养、设计风格、交谈技巧或是性子缓急。你恰好和他想到一起去了,他就是你的Mr.Right,某个关键点在他看来刺眼的很,他就是你的Mr.Wrong。如A君与B君的角色对调——曾恨不得一刀砍死的辩论对手,转眼间又成了天使般的启迪与建言者。他会一直盯着自己眼中的漏洞?还是盯着这个方案的潜力?这可没法预料。虚一点讲,取决于彼君与产品方案之间的“相性”。

这就是机缘。

上周末,我去旁听天使湾15支创业团队的毕业典礼。3个月前曾听他们各自简介一番,此次看见成品,很吃惊地发现,当初被我瞄上的一两个项目上线后光华褪去,而当初没给我留下任何印象,甚至是完全不看好的三四个项目,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引人注目的亮点。产品只要方向并不错得离谱,往往靠它最锐利的一面去打动用户,而不是非得弥补上每个漏洞,“加长”比“补短”更加重要。

既然如此,一场“错错错”不绝于耳的,互相否定,充满负面气场的讨论,自然让人压抑消沉,主动性与创造力被麻绳捆得严严实实。遇见这样的Mr.Wrong,最好停止对话,转身与另一些有着产品专业素养的目标用户交流,希望能遇见支持与鼓励你的Mr.Right。

祝你能找到自己的Mr.Right。

时间: 2024-12-09 14:18:44

产品设计故事:祝你能找到自己的Mr.Right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产品设计》一2.9 忘记独角兽

2.9 忘记独角兽 互联网产品设计谚语说,一个人不能同时带上所有帽子,意思是你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兼顾到位.但在某些情况下,你必须能.在周末晚上你在餐桌上"创造"的第一个产品是什么样的?我猜,你采纳了每个人的意见.如果以这样的经验来运行一个网络产品,你就了解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这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当你能够同时处理许多事情 -- 尽管并不是每天都需要这样--你和你所设计的产品会因此变得更好. 这里仍然存在一个固有观念,即很难找到掌握很多技能且才华横溢的设计师.通常情况下,"

设计实例:产品设计的情感与情绪

我在产品研究文章里,经常提到"应用情景""设计触发用户情绪"这样玄而又玄的用词,很像一个卖狗皮膏药的.最近刚好有些实例来验证一下. 1.Bing的背景图片Bing刚出的时候,我很不喜欢它的背景图片,觉得丫怎么没一点常识.搜索引擎是效率型的产品,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第一得加载快,第二得在"一瞬间"找到输入框的位置,这两项速度越快越好.可Bing的页面弄这么花里胡哨,加载速度自然比Google慢,视觉在第一时间又被背景图吸引了过去.从输入网址到输

设计思想:产品设计的情感与情绪

我在产品研究文章里,经常提到"应用情景""设计触发用户情绪"这样玄而又玄的用词,很像一个卖狗皮膏药的.最近刚好有些实例来验证一下. 1.Bing的背景图片Bing刚出的时候,我很不喜欢它的背景图片,觉得丫怎么没一点常识.搜索引擎是效率型的产品,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第一得加载快,第二得在"一瞬间"找到输入框的位置,这两项速度越快越好.可Bing的页面弄这么花里胡哨,加载速度自然比Google慢,视觉在第一时间又被背景图吸引了过去.从输入网址到输

产品经理经验分享:成功的产品设计经验与思考

文章描述:我把这12条,打乱原有的顺序,重新整理为两个部分,有利于阅读和思考. 最近 知乎上有人问到: 俞军 提出的有关产品经理提出的12条军规,你赞同多少? 我把这12条,打乱原有的顺序,重新整理为两个部分,有利于阅读和思考: 产品观 1.产品经理首先是用户,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发现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用户体验是一

寻找产品设计的共性或趋势

文章描述:几个产品趋势. 成功的产品,在摆上桌面供大家学的时候,许多成功元素已经成了过去式:从中发现寻找共性或趋势,却可以为以后的产品提供参考.今天想了四点,仅供大家参考 本质化 什么是本质需求?曾经在路上听到一位妈妈问她的孩子:"你想要买什么?""冰箱!""因为冰箱有很多好吃的么?""嗯!"因为要好吃的,所以买冰箱,这就是本质需求.清楚了这一本质需求,"好吃的"满足方法有很多,微波炉,电烤箱等:如果需求分

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 :理想与现实博弈

著名的用户体验大师 Mark Husrt 在不久前的东西论坛 - 跨界与融合中讲了一个故事.1989 年夏天,南非的一位广告人 Trevor Field 在偶然的机会上发现一个将旋转木马与抽水泵结合起来的儿童玩具设备的概念.采用与风车类似的原理,这一设备可以在孩子们高兴的玩耍的同时,将地下水抽取出来,从而省去了传统的既费时又费力的压缩式水泵,为非洲广大缺乏清洁饮用水的地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机会. Playpump 水泵系统在 10 年后应运而生,1997 年开始在南非部分地区开始安装使用.

创业者谈360路由失败:懒惰和自以为是的产品设计

  编者按:本文来自谛听科技创始人兼CEO李程的投稿.需要说明,这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由于早前的种种原因,李程对这款安全路由的评论颇具个人色彩.但作为一家同做智能路由产品的公司,其观点不妨一读. 对于360的印象,是去年8月8日我们开智能路由器发布会之前,他们的投资经理找到我,说是希望看看我们项目的BP,可以投资我们.于是我和我的天使投资人,很正式的跑过去了.但在聊的过程中,迅速感觉到其实他们是完全没有投资意向的.他们的兴趣只是在于我们团队的情况,怎么做出来的,有什么实力和背景,

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

著名的用户体验大师 Mark Husrt 在不久前的东西论坛 – 跨界与融合中讲了一个故事.1989 年夏天,南非的一位广告人 Trevor Field 在偶然的机会上发现一个将旋转木马与抽水泵结合起来的儿童玩具设备的概念.采用与风车类似的原理,这一设备可以在孩子们高兴的玩耍的同时,将地下水抽取出来,从而省去了传统的既费时又费力的压缩式水泵,为非洲广大缺乏清洁饮用水的地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绝妙的机会. Playpump 水泵系统在 10 年后应运而生,1997 年开始在南非部分地区开始安装使用.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初始值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在之前文章中提到了正面和负面反馈式交互设计的概念,从中我们了解到合适的反馈机制在和程序之间的交互行为中从而让用户时刻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通过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让用户知道当前正在发什么,帮助用户打消疑虑,使用户尽快完成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让我们的网站更加易用,更加人性化. 出色设计源于生活,你思考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原理吗? 我们大家都知道楼房里的声控灯,它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当光线充足时,任你发出多大的声音都不亮 .但是在黑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