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处:关于信息的重组

文章描述:信息的重组.

记得有篇小说,讲世界上最后一只恐龙生活在深海,被轮船的汽笛吸引住,浮出水面,以为那是同类的叫声。

最近我也在想,我会不会是最后一个保持每周更新的IT个人博客(仅限大陆,比不过每天更新的台湾Mr.6)。

去年我订了不少博客,主要通过“互联网那点事儿”和“UCD大社区”,通过它们发现了好博客便单独订阅下来,IT类共计50个,此外娱乐生活时评类还订了20个。去年我订的博客多得看不完,每天都要像填鸭一样拼命消化,但到了今年,博客还是那些,阅读量却大量减少。大部分个人博客都不怎么更新了,或是更新缓慢,只剩下“互联网那点事儿”这类聚合博客,以及“爱范儿”“TechCrunch中文站”这类群体博客,天天都还有未读数显示。

个人博客这都是肿么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日志叫《UGC与高手》,大意是,钱,钱才是吸引民间高手持续创作的硬道理。这也是国外独立博客红红火火的原因,创作能养活自己。如果没有收入,次要一点的动力则是垂直领域内的影响力(行业声望),这玩意儿迟早也能变现——瞧,人就是这么庸俗。但现在发生了很大一个变化,微博来了,微博火了。

以我自己的经历做例子,我在新浪微博有2800粉丝,写一篇100字的微博,讲一个看上去挺有道理的产品观点,1分钟——不超过1分钟一定有人评论,5分钟内有人转发,24小时内评论和转发数在20左右。这样的微博我每周可以轻轻松松发5-10条。

同样的情景换成博客,我在Google Reader有2400订阅者,写一篇两三千字的日志,如果不发微博的话,半天内有第一条评论,三天内评论数可能会超过10,但多半到不了20,GR转发数平均也在20左右。这样的日志一周最多只能写2篇,挖空心思,非得花费掉半个周末不可。

这个时候,任何人都很自然地会算一笔账。既然我发微博的成本低,反馈又快又多,为什么还要苦哈哈地牺牲半个周末去写博客呢?何况微博产品的强互动性(对话情景)必然华丽战胜博客的弱互动性(留言情景),意味着从扩大行业影响力的角度出发,一个5万粉丝的IT微博账户,远超单篇日志5万点击数的博客——至少在我的主观感知上是这样的,因为前者提供的反馈远远强于后者,经营微博的成就感压倒性超过博客乏味的浏览数增长。尤其我现在微博粉丝的增速10倍于Google Reader,10倍!

微博越火,自媒体形态的博客则越发没落。

在我一点名声都没有的时候,多次在博客抱怨没人看我的文章,没人评论我的文章。不少人留言指点我说,难道你是为那些虚名而写文章么?没错!你以为我花四五个小时写篇自以为高质量的IT日志出来,只得到80个点击2条评论,我就心满意足了——你以为我是个疯子?

后来我发现,凡是劝我“不贪慕虚名”的人,自己绝不会像我这样辛辛苦苦持续更新博客的。他们就是到处晃来晃去地看,看爽了,洒然跟博主说,我支持你就行,别在意那些虚名。好像我是他们的御用作者一般。

前些日子我做了个实验。

有个网友,常写一些心情博文,每篇只有20左右的点击,每周仍勤奋更新2-3篇。我问点击数这么少,你不觉得寂寞吗?她说,我只是想写,一味地想写,又怎么会在意这些虚名。后来她的同事发现了这个博客,互相议论,她很恼,就另外换了个无人知晓的博客,只把地址告诉极少数几个朋友。我这个坏人在Google Reader订阅了她的新博客,却故意不点过去,也不评论,偶尔匿名上去瞄一眼,发现平均点击已经降到了5以下,几乎结出蜘蛛网来。于是更新速度越来越慢……两个月后,新博客基本荒废掉,主阵地重新搬回了老博客。

“想写就写”的冲动最终没能战胜无人倾听的寂寞。

归根结底,人是条件反射的动物,这个意思是,由“反应”来驱动“行为”。如果某件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较大的代价,则很难以单纯的“自我表达”来抵消其成本,还需要得到外界从精神到物质上的鼓励。你付出的成本越高(博客),希望获得的回报也就越高。如果付出少而反应强(微博),则习惯更加容易养成。因此在微博流行的当下,个人博客更新量快速萎缩,也并不是不可理喻的事情,毕竟二者的投入产出比悬殊。

另一个不太被重视的问题是,像微博这样信息快速流动的渠道,无形之中对信息传播进行了隐性的过滤。我们都知道,“转发”功能会促成信息的快速流动,但如果关系网络的属性太杂,缺乏统一的兴趣与审美,那么被多次转发的微博从主题到风格上必然趋于一致,即所谓的“大众口味”“强传播性”。传播性较弱的个性化信息会在少数几次转发后,迅速地停滞下来。

换句话说,如果个人信息节点占据垄断地位,则对小众而专业的内容流通不利。当人们更依赖微博这样的高速信息流,接触到的内容也就愈发单一,因为带有强传播性的的“大路货转发”在信息流中稀释掉了“个性化”的那部分。一个人如果订阅我的博客,他能看到每一篇日志,但他改成订阅我微博的话,或许只有机会看到1/3的日志。信息滚滚流动,逝者如斯夫。而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博客订阅器,觉得关注你的微博不也是一样的嘛。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冉冉升起的微博大时代,写IT博客就更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付出多而收益少。不如去微博上插科打诨,卖萌转发,曝料炒作,兜售一些正确的废话,轻轻松松收割更多成就感更大影响力。

上周和洋装五笔娘@伊卡洛斯之翼 聊这个话题,她提出一个观点:博客已死。再具体点说,媒体化的博客已死。内容的供给在萎缩,习惯了碎片化浏览的读者市场对长篇大论的,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也在萎缩。不仅仅博客,其他信息媒介都将面对这一波冲击。整个信息环境正在被打碎并且重组,市场对微博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在没有Facebook的中国(大陆),在患有信息饥渴症,社交饥渴症的中国(大陆)市场,在情绪躁动又无可宣泄的中国(大陆)社会,微博将强有力地改变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

不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终归是你我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时间: 2024-10-31 13:03:11

设计之处:关于信息的重组的相关文章

设计之处: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

文章描述: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 让我用这支麦克风 詹姆斯·兰迪(James Randi)上台了,向主持人麦克斯·梅温(Max Maven)问好,并从后者手里接过麦克风. 82岁的兰迪今天晚上精神矍铄,西装革履,戴着黑框眼镜,从头发到眉毛,再到圣诞老人式的大胡子,都是雪白色的.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麦克风,对观众们说:"身为一名魔术师--我今天要向大家揭示一点魔术的秘密." 台下坐着数百名观众,每人都花了不菲的票价来到洛杉矶斯科宝(Skirbal)文化中心,在2011年4月28日参

淘宝店铺首页设计:店铺风格和信息设计

文章简介:淘宝店铺首页设计规划. 电商卖家对淘宝店铺设计的要求正在越提越高,区别于京东和拍拍,淘宝店铺首页的设计至关重要,这里是最重要的门面. 淘宝集市店和商城店在首页装修上有一点小区别就是集市店页头那里有个独立的店铺logo展示区域,会对页头的设计产生一定影响.不过这篇文章并不探讨具体的设计,这里讨论的是整个设计规划和设计方法. 我把店铺首页分成4个需要设计的部分(除去这四块,其他根据产品类目的不同各有区分,这里不谈). 1.页头导航 2.活动主题 3.主推产品 4.产品分类 由于是整个首页的

设计之处:如何与设计人员沟通

文章描述:如何与设计人员沟通. 最近做图烦死了,不停的改图,改图--.烦,倒不是因为改,而是反反复复的改,人都会死.很多需求人员不知该如何与设计人员沟通,不明白如何使设计人员知道他所要的效果,结果只能是沟通变成了扯淡,改图变成了应付. 那应该如何与设计人员沟通呢? 我认为设计人员与需求人员先天就存在语言障碍.对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来说,整天玩的都是点.线.面.配色,哪种构图看起来协调:哪种配色看起来合理心里跟明镜似的,而需求人员却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我要的是那种,那种效果!"到底是哪种

交互设计理论:浅谈信息可视化

1910年,病卧床上的魏格那(德国气象学家,以"大陆漂移学说"闻名),无意地注视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地图表面之下的隐藏信息惊现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 地图,将地面坐标的信息可视化而产生的图形工具,更便于人们探索其中关系,进而发掘隐藏的真理.Let's zoom out.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类信息:表格,图形,地图,甚至文本,无论静态或动态,都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手段.而可视化(visualization),将数倍放大他们的威力.让我们看看Ta是

Web2.0网页设计趋势:为表达信息而设计

自从web2.0之后,网页设计开始走向实用设计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注意到"为表达信息而设计". 着迷于前段时间黑白灰老师给大家介绍的"infographic"这里为感兴趣的同学推荐一些有用资源."infographic"由最初的概念变成一个新的专有名词,越来越多的专家研究并推崇这种令复杂信息更容易理解的设计手段.一部分可视化设计聚焦在传达精确的数据及统计信息,另一部分则聚焦在传达抽象的概念上. 很可惜"infographic&quo

网站文案设计:更效率的信息

前段时间在北京的交互体验日上,听了新浪产品经理李驰明的<更效率的信息>,感叹新浪对于媒体和信息传播研究之深刻.抓住了很多细微单直抵网民心灵的点.他认为微博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并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不可忽视的平台,其关键优势就是效率.因而新浪微博的设计也是以此为中心去执行和推广的. 他的演讲是基于微博的信息设计的四个关键点(信息获取.自我信息表达.信息传播和信息通讯)来介绍的.支付宝作为一个工具类为主的网站,我重点关注了信息获取方面的内容:我们怎么才能效率地传达信息给用户,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我们支付宝

如何设计受关注的招聘信息

每个屌丝设计后面都应该隐藏着一段美工们心酸的故事.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复杂.不是说形式的复杂,而是思考过程的复杂.不同风格主题的博弈,思考的迭代,不断有新的创意涌向,旧的创意灭亡.设计就在这生生死死的过程里淬炼,升华或毁灭..... [素材收集与共享] 1)设计师别只顾着埋头在案前摆弄素材站下载的那堆元素,试着走出屋子,到大自然去收集属于自己的素材.下图是伙伴ive在公司旅行时拍摄的组图,图片的角度质量都挺不错.如果只是让这么好的东西躺在硬盘了,确实浪费.所以,选取了其中某些局部让其在创意活动中

手机界面交互设计:app的分类信息的布局方式

文章描述:APP上的分类信息的布局方式. 本文总结了一些app的分类信息的布局方式.以后发现其他样式了会继续更新,欢迎补充. 1,九宫格,如大众点评.人人网.facebook等. 2,每个分类平铺成条,如淘宝,凡客,京东.QQ美食,非常清晰. 3,下拉选择框,如维络城.QQ美食.百度身边,主要在于对信息进行筛选时使用. 4,大图滑动,如凡客.时光网等. 5,图片平铺,如百度身边.淘宝. 6,分类以标签的形式在上方导航条的下面水平铺开,可以滑动.比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每讯客户端.QQandroid版

用户体验设计:手机网站上信息的有效传达

让用户读懂你的网站是所有事情的开始,为了在狭小的手机网站上尽可能有效的传达信息,本文的图片是我用手机一张张截图的,浏览器为UCweb 7,手机为Sony Ericsson M608. 让用户读懂你的网站是所有事情的开始,为了在狭小的手机网站上尽可能有效的传达信息,我总结了这么几条. 本文的图片是我用手机一张张截图的,浏览器为UCweb 7,手机为Sony Ericsson M608. 1. 清楚的文字间隔 大小合适的文字间隔可以让用户在阅读内容的时候不至于太累,也可以有效的避免眼花.让你的用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