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的本质挖掘:团购模式和HR的生日

文章描述:用户研究之真实世界1:团购与HR的生日.

需求分析的本质,不在于你的“用户”告诉你,他(她)“需要“什么,而是你从这些”需要“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真实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实世界……

出场人物:HR、Wong(我)

话题:支付、团购

涉及产品:某个点评团购,支付宝,QQ

观察员:产品经理(简称PM)——另一个“我”

故事的起因缘于QQ上的对话:

HR:“帮我个忙呗”“帮我打200元钱到我的支付宝上  我给你现金

Wong:”行,没问题“;”直接从支付宝转账给你?“

HR:”嗯,********(支付宝账户)“

Wong:登陆支付宝,选择”我要付款“,输入对方账户,201元(怎么多了1元?),仔细看了一下提示,1元服务费……确认付款,登陆网银,使用信用卡付款,成功。

Wong:”付款成功。“

HR:”收到。“;”我给你现金哈“

Wong:”好,你干嘛呢?“

HR:”http://**********************“;”我团购了这个“;”不是没钱嘛,要想办法节省”

Wong:点击了链接,看到是一个团购信息,KTV的消费券外加一些赠品,是我熟悉的一个网站;

Wong:“(QQ大笑脸)”

HR来我的办公室,把现金给我。

Wong:“你支付宝账户里没钱了?”

HR:“对啊,前面帮其他人买东西付掉了。”

HR:“我快生日了”“准备请人K歌”“在人民广场**大楼,198元,3小时欢唱还送100元超市消费券……”

Wong:“我看看”(刚刚没认真看)

HR:“你要是请人的话,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哦”

HR转身准备走的时候,“你如果要订的话就用我刚才那个链接哦”

Wong:“我就是打开你给我的链接”

HR笑:“哈,用这个链接订的话,我可以获得10元返利”

Wong:“哈哈,好”

Wong:又认真看了一下团购信息,KTV的名字不是所熟悉的“好乐迪”,最近好像没有组织KTV活动的打算,想想还是不决定买了。

产品经理的观察

很简单的一个事件,支付宝账户中没钱,找同事帮忙转帐,给现金,然后再去网上订一个团购。从这样简单的事件中,大家观察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一.关于网上支付

观察1:Wong在听到HR的询问时,直接回复“直接从支付宝转账给你?

分析:从这句话中,可以猜到Wong应该是支付宝的一个老用户,因为他从HR的要求中,直接就猜到使用什么方式把钱充入对方的账户 。实际上Wong在早先使用支付宝的功能时,就已经知道支付宝拥有直接转帐到其它账户的功能,并且使用这个功能支付过几次域名的购买。

观察2:Wong登陆支付宝的方式。不是在浏览器地址栏里直接输入支付宝的域名“www.alipay.com”,而是在地址栏中直接输入了”支付宝“三个中文,然后跳转到Google的搜索结果页,点击第一个搜索结果进入了支付宝网站。

分析

为什么不直接输入网站地址?Wong:”alipay的英文不好拼,记不住,要是叫’ZFB.com’,我肯定输这个网址。“。

PM:“看来取一个国际化的域名不符合国情需要啊。”

为什么是Google而不是百度?Wong:”本来我以为是百度的,结果浏览器设置的默认搜索是Google,不过无所谓了,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就好“。

PM:“对搜索引擎,用户的忠诚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是不是能快速得到正确的结果。”

我要付款的操作。

观察3:Wong在输入HR的支付宝账户时,显示出了对应的”姓名“,这让Wong特别注意核实了一下,确实是HR的真实姓名。

PM:说明Wong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强。同时支付宝的这个自动根据账户信息显示对应姓名,也达到了提醒用户核实的风控意识。

观察4:Wong在填”付款理由“时犹豫了一下,这里要填什么呢?填这个有什么用?最后随便填了一个”付费“,过后就已经忘了。

PM:付款理由在这里发挥了什么作用?用户真的需要吗?如果是非必要的,为什么要放这么显眼位置?没有必要的功能,就不应该设计在这么重要的区域。

观察5:Wong在输入“付款金额”时,没有注意到后面的“+1.00元 服务费?”,但是他却看到了下面一行的“免费短信通知对方”选项。并且还特意阅读了下方灰色的提示文字:“金额大于等于1元时可以使用该服务。”,考虑到就在公司里,没必要短信通知,所以就没有选择,然后Wong就点了“下一步”,继续操作,整个页面除了中间表单区域,其它区域的内容都没“看到”。

PM:为什么Wong没看到+1的服务费信息,却看到了下方免费短信通知的信息?很显然,在Wong进行操作过程中,他更关注的是账户输入的对不对,怎么通知对方,而对是否要收费不是他在这阶段的需求重点;而且,200+1的显示方式,显然没有201的差异来得更显眼,Wong在进入付款确认页面时,才注意到从200→201的变化,此时才开始关注到收费1元。

在网站的各种表单流程中,产品设计的重心应该在于如何让用户更快、更准确的完成相关操作,至于操作后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应该在最后一步给予用户确认并提醒。

观察6:Wong使用的是信用卡进行的支付,将钱充入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再转入HR的账户中。

PM:为什么HR不使用信用卡直接充值自己的支付宝账户?难道HR没有信用卡?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HR确实不使用信用卡;第二种是HR不知道可以用信用卡充值到支付宝账户。第三种情况就是她没开通信用卡网上支付。第二种可能性不高。为什么?从HR使用支付宝的情况来看,不是一个新手,从其职业特征分析,经理级,在IT行业担任HR工作,平常经常在网上购物,网银,信用卡应该是她熟悉的产品。所以网银她必定是开通着并经常使用,信用卡应该有,只不过估计没开通网上支付。这点还需要深入一步去访谈观察。

二.关于团购

观察7:HR从QQ上发送过来的链接地址,Wong直接就点击打开了,并没有仔细看地址的结构。

PM:很多人被骗或中木马,都是由于这样的疏忽造成,同时也表明一点,对别人发送的网址,有的用户并不会刻意去关注网址的结构,实际上都急于通过这个地址了解对方传达的信息是什么。那么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寄希望于用户本身强化风险意识以降低产品的安全隐患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所以QQ的自动识别安全网址并给予提醒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但这作用仍是有限的。

观察8:在团购网上,Wong从始至终,都没注意到团购网页的第二屏内容,实际上第二屏以下的内容Wong完全就忽视了,他需要的主要团购的内容都在第一屏内获得了。第一屏在网页的设计中至关重要,如果你希望用户浏览到更多的第一屏以下的内容,你应该从视觉上让用户发觉第一屏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可以利用“锚”,“分页导航”等跳转让用户从第一屏跳到下面内容上。

为什么会造成Wong以为所有信息都在第一屏?有一个关键的UI设计,就是团购信息区域的那个红色边框。这让人从视觉上被误导,以为信息都涵盖在这个区域。

在HR告诉Wong,这是KTV的优惠团购时,Wong特意关注了一下KTV的名字,并不是Wong所熟知的“好乐迪”,所以Wong在决定是否要参与团购时,这个信息作为决策条件其中重要的一个被否决了。而在“今日团购”的标题中,连续性的文字堆砌,也是导致Wong在了解信息过程中,没有快速清晰的掌握到团购详细内容的原因。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这段标题的核心关键:

198元,原价785元,唛歌时尚KTV,3小时,包房,欢唱套餐,黄金时段,100元,超市消费券,夜场抵用券,爆米花1桶

如果我们重新设计这个标题,你会如何设计?

PM:

很显然,这个团购的产品设计人员,忽略了团购本身的“商品”信息的展示重点,从整个页面的设计上,仅仅突出了KTV的概念,却忽略了更细致的详细商品内容。实际上更详细的信息都在第二屏以下,然而对于Wong而言,没有任何的指示或路径,引导他进入第二屏。

决定一个用户是否购买你的商品的决策条件很多,有一些决策点是非常关键的地方。比如价格,比如“商品”本身的价值;在这个最终的商业价值页面上,PD(产品设计)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挖掘用户的关注点,不断满足决策条件直到它达到购买阈值(也就是让用户下定决心。)

HR决定购买这个团购的根本需求,并不是因为这是是2.5折的KTV优惠,而是因为她要过生日了,准备请客K歌,而正好这个优惠可以让她在邀请朋友K歌时,顺便省下不少钱;“KTV”“2.5折”只是HR决策条件中的关键决策,却不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因为即使是3.0折,5折,7折,都有可能在HR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在这里,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是用户要过生日了(庆祝节日或与朋友活动),请客K歌(庆祝或活动的形式)。基于这点需求,产品经理在设计团购的商品时,就要围绕着怎么让用户既能组织一个优质的活动,又能减少活动的付出代价。

所在第二屏以下,详细信息的重点,除解释商品的详细细则及优惠条件之外。可以告诉用户,你可以在这个KTV做什么。(你不要告诉我KTV不就是K歌吗?)做为设计人员,你应该利用营销的思路来进一步引导用户做出最终决策。

比如:告诉用户,你可以在这里组织活动,因为它档次高,环境好(这样不会让别人觉得你招待不周);一个包房可容纳15个人,完全够搞个小型Party(可以让你邀请更多的人);地理位置在市中心(告诉大家来玩交通便利)。提供这么多信息,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让用户有更多的决策信息让他下定决心。

总结:用户研究的关键

  1. 时刻关注你身边发生的任何事件,并且不断追问事件背后的原因。
  2. 时刻关注你身边的人,他(她)的职业,他(她)的年龄,他(她)爱好,他(她)的日常行为,他(她)的思维特征,这是作为一个产品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你可以称这为“职业病“,不过很显然,拥有这样职业病的人是做好一个产品设计师的关键。
  3. 不要相信最终的设计意图,很多时候你希望用户关注的信息,用户其实根本就不在意;
  4. 不要以为产品的成功,依赖于一两个关键设计,实际上用户使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造成产品的失败。
  5. 观察你身边的真实世界,需求的根本仍然来自于用户所生存的环境与他(她)的人本身,所以你应该研究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你应该知道日常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是怎么样的,K歌是什么?的吧怎么消费的。在的吧可以做什么。了解了生活的本质,你会发现你无论是在做创新的产品还是改进现有的产品,你都会了解你的用户存在。
时间: 2024-11-02 20:17:56

需求分析的本质挖掘:团购模式和HR的生日的相关文章

正确理解商业模式本质 营销是团购模式的真相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恐怕已经成为史上最疯狂的互联网公司.Twitter达到10亿美元估值用了三年时间,Facebook达到10亿美元估值用了两年时间,而Groupon只用了一年半.Groupon的网页看上去出奇的简单,建设这样一个网站投资看起来真的花不了太多钱.Groupon的模式,好像也是出奇的简单,"团购"很容易理解,因为买家多了,组成团,所以可以拿到更好的商家折扣,再用更多商家.更好的折扣,吸引更

团购模式是一枚“兴奋剂”而不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

是一枚"兴奋剂"?还是 "催化剂"? 2010年至2011年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爆发,其面向消费者主旨为:"低价,实惠,方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与此同时,商家对于团购网站拥有庞大的消费者,而慢慢转变自己原有的营销方式,尝试用成本价,甚至亏本价来与之合作,最终目的则是获得"人气". 团购经过一年多的浪潮后,目前有部分商家也渐渐地开始看清团购网的弊端.团购网的本质是"兴奋剂"而并不是市场经济的&quo

糯米网沈博阳:团购模式永不过时 2012并非末日

全国团购网站普查报告出炉:39家团购网站"起死回生" 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团购模式永不过时,2012并非团购末日 中国团购网站资金链险象环生,频出丑闻,会否如外媒所言"即将崩盘"? 领团网发布的<全国团购网站普查数据公报>显示,11月份,全国有39家已关闭.僵尸团购网站复活:新诞生运营的团购网58家,平均每日诞生1.93家.这种"曲终人不散"的预言初现端倪. 人人公司副总裁.糯米网总经理沈博阳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20

团购风云:团购模式的进化和变异

刘泓君 团购大潮始于Groupon,终于本地生活服务.当问及王兴对团购的看法与最开始做相比有什么变化时,他回答:"人们往移动互联网迁移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还要更快,现在我们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交易是在手机上的,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电商平台客户端仅次于淘宝,比天猫大.比京东大." 编者注:如果要给中国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区隔画一条分界线,团购正在变化的临界点上.在不足5年的时间里, 团购就完成了千团大战自由竞争到三家寡头垄断的相对稳定市场格局的裂变聚合过程,形态也与最初的每日一单演变到今天的

解读Groupon团购模式背后的营销奥秘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史上最疯狂的互联网公司 Twitter达到10亿美元估值用了3年时间,即使鼎鼎大名的Facebook达到10亿美元估值也用了2年时间,而成立于2008年11月的Groupon只用了一年半,堪称史上最疯狂的互联网公司.4月19日,俄罗斯投资公司DST主导的一个财团将该公司投资1.35亿美元,从而使Groupon的估值达到创纪录的13.5亿美元. Groupon的成功迅速引爆全球团购网站狂潮,国内跟风而建的团购网站也是层出不穷,从今年3月4日美团网上线

Groupon团购模式背后的营销奥秘

史上最疯狂的互联网公司Groupon红火得让人咂舌,跟随者还有机会吗?企业又如何从中获利呢? 文/詹少青 Twitter达到10亿美元估值用了3年时间,即使鼎鼎大名的Facebook达到10亿美元估值也用了2年时间,而成立于2008年11月的Groupon只用了一年半,堪称史上最疯狂的互联网公司.4月19日,俄罗斯投资公司DST主导的一个财团投资该公司1.35亿美元,从而使Groupon的估值达到创纪录的13.5亿美元. Groupon之所以得到如此好的估值,主要原因在于其足够简单的商业模式以及

大众点评姜跃平:团购模式在近两年的进化与升级

摘要: 10月12日消息,亿邦动力网获悉,大众点评副总裁姜跃平日前在品途O2O大聚会上讲述了团购模式在近两年的进化与升级,包括更灵活的促销活动设置.更精细的老会员管理和口碑管理等. 10月12日消息,亿邦动力网获悉,大众点评副总裁姜跃平日前在品途O2O大聚会上讲述了团购模式在近两年的进化与升级,包括更灵活的促销活动设置.更精细的老会员管理和口碑管理等. 大众点评副总裁姜跃平 "过去一年里O2O非常热闹,但其是否对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带来了本质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姜跃平表示,从2

团购模式曲线进化论:本地服务份额凸显

郝凤苓 上海报道 近一个月来,高朋裁员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8月21日,部分被裁员工的代理律师赵占领在微博中透露,"目前被裁人数已经突破400人".但这一数字并未得到高朋确认. 只是不得不惊叹世界变化之快,此前高朋高调入华,高薪挖角及大规模招聘的消息才刚刚发生过. 就像Myspace.Ebay等在华折戟一样,高朋的遭遇亦被解读为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这使得Groupon的IPO更引人关注,甚至引发了市场对Groupon中国战略的怀疑. 但,这背后仅仅是高朋本土化的问题吗? 团购裁员:谁为疯

团购模式在国内如何背离本意?

"从事团购行业四年了,最大的困惑是,我没找到一个与团购'相伴成长'的商户.当然,我个人的成长也很有限."6月15日,一位从2010年起就在团购行业打拼,辗转过好几个团购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做到销售管理的张鑫(化名)这样感叹. 团购的"鼻祖"Groupon成立于2008年,一时成为现象级产品并于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其成立初衷是集中用户的采购需求,与商户实现直接对接.这样节约了中间的渠道费用,用户获得了实惠,而商户也可以把团购当做一次营销行为,接触更多用户. 随着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