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制作Webjx文章简介:最近也许是因为大家面试很多,讨论用户需求采集的话题越来越多,好像突然大家一下子都在关注产品的这一流程。当然需求采集的方法很多,众多前辈们也都总结了许多,完全可以参考甚至搬到自己的项目中来实现。这些方法用到大公司大项目上,只要把握的好,数据分析工作做 |
最近也许是因为大家面试很多,讨论用户需求采集的话题越来越多,好像突然大家一下子都在关注产品的这一流程。当然需求采集的方法很多,众多前辈们也都总结了许多,完全可以参考甚至搬到自己的项目中来实现。这些方法用到大公司大项目上,只要把握的好,数据分析工作做的好,完全可以把产品的用户需求分析的很好。但小公司的敏捷开发中,这些需求采集,不管是焦点小组,还是阅卷调查,还是点对点访谈,想要做的很完善,很全面,并且建立准确的用户模型,需要时间,而这时间会拖慢快速产品开发的进程,而很多小公司小项目等不起产品的开发周期一再后延。
下面就说一下小公司和创业公司敏捷中的产品用户需求采集方法,共讨论。不适用大公司大项目,由于大公司大项目所面对的用户过多,角色又纷杂和庞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需求库,需要专门来分析总结,从而得到一个需求优先级,并且满足大多数用户。而小公司小项目产品目标会相对单一,所面对的用户群也相对单一,往往是垂直和细分的用户领域,讲究快速敏捷开发。
用户需求谁最了解,在什么时间来完善?提出产品开发,提出要做某项产品的人最了解用户需求,通常在小公司里这个角色是老板。是老板在投钱做某个产品,也是老板最先看到了商机所在,也是老板对这个项目的未来产生信心。所以才会投钱来做这个项目,对项目的赢利点在哪很清楚,没有哪个老板会把钱花在一个看不到未来的产品中。通常这样的公司时间是宝贵的,项目不适合长久开发,那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多余的钱来给你做焦点小组,更没有有效的渠道来让你问卷分析。
这时候你的需求应该首先应该从项目的发起人那里得来,但并不是从发起人那来得来的需求就是完善的, 或者是合理的,项目发起人往往只会关注产品中的某个点,或者某几个点,而这几个点恰恰是产品的核心所在,也是赢利所在。会从产品的形式一直到市场赢利都会想的很透彻和明白。得到需求后产品经理应该首先验证这种需求的,并且在验证的过程中完善它,从而把产品的所有需求给架构完整,需求完整了,随之而来的产品架构也就完整了。验证已有的需求,本身就是需求的采集,只是更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也会让需求的采集更加准确和快速。验证需求比采集需求要简单的得多,这时候不管是做焦点小组还是在做用户访谈,都更加快捷有效,快速完成需求采集,这时候得来的用户需求还是需要在产品开发中一直不断地验证。
上次看到一个专访,是访谈抓虾的老总,说他在一次不经意间发现了现在女孩子们爱美,并且爱分享美,于有创建了分享类网站“美丽说”,是项目发起人先有了这个核心点,分享美丽,这个时候交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先有了这个核心需求点,再围绕着这个核心点现寻找外围的附加需求和设计出这些需求的具体表现方式,是用图片呢,还是用文字呢,如何来体现其中的分享呢,如何让用户常回来并且能常发现新东西?这些是产品经理需要实现的,但实现这些功能点又得考虑是不是目标用户群所能接受的,于是又会产生众多的小需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google下这篇访谈,当中谈到了小公司小项目的成败经验,对小公司很受用。
于是你得保证可用性/易用性测试会贯穿整个产品周期。只有产品原型的时候可以给用户看原型,甚至在纸上画的草稿都可以用做可用性测试中来。至于用户,你可以找你熟悉的目标用户,朋友,同学甚至新来的同事都可以做。“5个可用性测试发现80%的问题”,这个很实用,简单方便,又不需要什么成本投入。这样边做边校正,直至开发出来的产品越来越接近完美。
分析竞争对手的需求,互联网发展到现在,除非你是创造性地创造了新产品,像twitter,guoupon等,要不然你所做的任何一个产品在同领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竞争者,即使国内还没有,国外也一定有类似的产品。找出他们产品的优势和不足,从对手的产品中分析用户需求,既得到了需求,又很好地利用了他山之石,也为以后的运营打下基础,因为你了解对手。
最后说下产品经理自身产品素养,除了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还需要有丰富的经历,从而能够扮演不同的用户角色,从而从这些扮演用户中推演出需求来。这就是所谓的产品经理拍脑袋想需求,但这种想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而是你自己就成为用户中的一员,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角色,从而去适应这个角色,得到一般性需求。我知道有很多产品经理忌讳,甚至反对批判这种方法,说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能够贴近真正的用户,最终是空中楼阁,也是产品失败的根源,这个有待再讨论,至少我觉得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时候网站目标和服务人群已经定下来了,你想的这些需求也只是可用和易用的需求,只会让产品更爽,是一个完善需求的过程,而不是创造需求。只是要在后面的流程中来验证这些需求罢了。
我自己玩户外,做为一名户外驴子,我了解这些人需要什么,想用什么,我没有做过俱乐部,但我知道现在的户外俱乐部最缺什么。我曾经是学生,我了解做为学生的时候我需要什么,我的同学需要什么。我喜欢旅游,做为旅行者我能推演出大多数旅行者的需求。我自己租房住,我身边也有一堆人租房,于是我了解租房客的一般性需求。如此等等,我们自己就是用户,我们又是产品经理,我们有理由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出用户的一般需求。
从项目发起人那里得到需求,从身边的人那里获得需求,从自己的经验中分析需求,再经过不断地可用性/易用性测试,基本上这个产品的用户需求可以收集个70%,剩下的30%在运营过程中去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