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几个朋友近二十万的集资赞助下,杨勃创办了一个名叫豆瓣的网站,口号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内容是书、电影、音乐,全是杨勃自己喜欢的东西。
现在,这个页面简单的豆瓣网(www.douban.com)在网络上越来越火,会员已经发展到近20万人,日点击量在80万以上。
当别人问起杨勃为什么要给自己的网站取这么一个名字时,他先笑笑,然后告诉人家,那不过是很随意地用了自己过去曾住过的豆瓣胡同的名字——不过,虽然取名时没有多想,用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愈发喜欢上了这个名字。
毕竟,就因为这个名字奇特风格奇特的豆瓣网在网络中的日益火爆,杨勃的名字已出现在了一份“谁是中国未来十年的Web2.0英雄”的榜单中。
最想感谢用户
关于豆瓣的创办理念,杨勃的回答是“以用户为中心,尊重用户”,听起来似乎公式化的话里,不仅包含有豆瓣的Web2.0网站的定位,还有杨勃自己一直以来的深刻体会,那就是“豆瓣的发展,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用户”。
回忆起豆瓣网这一年多来所走过的路,杨勃感慨地说,他们几乎没有花一分钱在推广上,豆瓣网能像今天这样广为人知,“全是靠用户们的口口相传”。在他的记忆里,豆瓣网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而这三个时间点都与豆瓣的用户们有关。
第一个,豆瓣成立不久后的2005年3月22日,豆友苦咖啡豆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豆瓣网,这代表着豆瓣网口碑传播的开始。第二个,作为著名的IT评论人,洪波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自从他于2005年8月29日在自己的blog上第一次以豆瓣为中心写了篇《阿北的豆瓣》后,豆瓣网开始成为网络上的主流话题之一。第三个,某次杨勃听到豆友说,朋友在日常谈话时谈到了“豆瓣”——自此,豆瓣的口碑传播终于传到了线下。
查令十字街84号
豆瓣网创办这一年多来,令杨勃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围绕着《查令十字街84号》展开的大规模书评。这本书讲述的是二战后纽约贫穷的女作家海莲·汉芙与伦敦马克斯与科恩旧书店的经理弗兰克之间长达二十年素未谋面的书缘,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爱书人的圣经”。
在杨勃看来,这本书“就像是为豆瓣网量身订做的一样”。而当《查令十字街84号》中文版在国内上市时,该书的中文版译者曾在豆瓣网上,就该书的翻译感受及自己的其他译作和豆友们进行了频繁的互动。从那以后,越来越多书籍的作者、译者慕名加入豆瓣,开始与豆友们就自己的译作进行广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