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实例分析:日式网页设计案例分析

文章描述:在很多人眼里,日本是一个隐忍、充满禅意的国家。以寺庙、茶道、电子产品而闻名。既传统,又现代。日本的建筑设计、书刊设计受世界瞩目。但是不知怎么的,日本的网页设计风格很怪异。有点像1998年的网页风格。

在很多人眼里,日本是一个隐忍、充满禅意的国家。以寺庙、茶道、电子产品而闻名。既传统,又现代。日本的建筑设计、书刊设计受世界瞩目。但是不知怎么的,日本的网页设计风格很怪异。有点像1998年的网页风格。

Rakuten

NicoNicoDouga

Gigazine

看看日本这些最流行的网站(比如 Goo, Rakuten, Yomiuri, NicoNico, OKWave, @cosme),你会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点:

文字排布紧密
图像质量偏低
网页栏数太多
亮的刺眼的色彩和闪动的Banner
过度使用一些过时的技术,比如Flash

为什么其他设计日本人那么在行,网页设计这么糟烂呢?原因有很多,如下:

语言差异

Photo by shootjapan.com

表意文字 – 中文和日文都属于表意文字,寥寥数语,但是信息量可以很大。在西方人眼里看来,这些文字可能看上去混杂无比,但是能够让日文使用者在短时间内表达出大量的意思。

缺少强调 – 日文没有斜体,也没有大写字母,不像拉丁语系,很多通过大小写、倾斜来提供视觉暗示。因此,日文文本的信息层级组织不是特别容易,设计师需要分栏、配图来进行信息分层。

语言障碍 -互联网上大部分编程语言是由西方人和英语使用者设计的。很多的资源、资料都是用英文体现的。因此新的技术、趋势被引入到日本需要一定时间的延迟。

文化差异

危险回避 – 在日本文化中,不鼓励冒险和出格的行为。一旦某件事情有了先例,便会有很多人跟随,不管这种先例是不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日本的很多流行风格都是如此,略微带一点保守。

消费意识– 日本人的防范心理很强,往往会仔细阅读技术规格和产品描述,在做出购买决定前,他们不会轻易的被标题和图像诱惑。“少即是多”的理论在这里并不适用,日本人需要详细的产品说明。

广告意识– 很多日本公司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推广平台,而没把互联网当成强大的综合工具。在他们眼里,互联网只是类似宣传册,小空间密集信息宣传,而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互工具。

城市文化 - 漫步东京涉谷,你会被无处不在的霓虹灯广告“袭击”,嘈杂的弹球房,喧闹的人群主要由上班族和学生组成。这种繁杂同样体现在互联网上。除此之外,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惜地如金,空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浪费,因此这种理念体现在网页设计中,日本的网站很少采用留白。

岗位要求 -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招聘广告,你会发现往往这么写“招聘网络高手”、“招聘网络管理员”,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那时候公司招IT人,都是要求编码、运营、设计一手包办——而现在的日本依然有很多公司这么干。所以很多有潜力、有天赋的日本网页设计师选择了另谋高就,去别的地方施展他们的才华。

技术差异

Photo by scion_cho

手机后遗症 - 在iPhone还没流行之前,日本的手机普及率就很客观,那时日本手机以翻盖居多,因此移动互联网专门对翻盖手机进行了优化。所以,现在的日本网页设计深受影响,喜欢把内容塞进狭小的空间里。

网络字体– 非拉丁语系的字体很少(中文,日本..),主要是因为表意文字跟表音文字不同,每个字都需要重新调节,设计起来非常耗时。因此日本设计师更喜欢用图片,避免使用不标准的字体。

Windows XP & IE 6 – 尽管软硬件迅速发展,但是还有很多人在使用Win XP和IE6,尤其是在公司中。

以上,大致就是这么几点

漫步东京,总是感觉自己身处于“80年代所设想的未来景象”中,主要归功于日本的建筑。

一方面,我看到了很多日本设计在大量炮制,很落伍,丝毫不考虑到当前的设计趋势。

另一方面我又看到很多能工巧匠,一丝不苟的在做事情,作品难以置信的美丽实用。

当然,有一部分的日本网页设计还是不错的,像UNIQLO,MUJI, CookPad 以及Kinokuniya 的网站,功能与形式兼备。我们来看看吧!

Uniqlo

Ishiyama Senkoh

Toyot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

Hanamichiya

Swiss

Taromagazine

Takeo Paper Show

原文地址:randomwire

时间: 2024-09-17 19:04:26

网页设计实例分析:日式网页设计案例分析的相关文章

风格体验两不误?日式网页就是这样

  日本文化是一种严谨谦和的态度,这种态度在网页的设计中也有着显而易见的体现.在视觉设计上,日式网页大多为清新自然的主调;在用户体验上,更是能让用户感受到无形的体贴和温暖. 清新雅致的水彩,亦或是充满日本元素的小装饰,总之,日式网页设计能让我们从小细节中就准确的分辨出来,低调却不平庸也许是最恰当的形容词了. 以下是AnyForWeb为大家搜集的充满日本本国特色的网页设计,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 1.Good Design Company的网站首页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首页,网站将大多数客户

CSS3网页布局实例代码:始终在网页底部代码2则

文章简介:CSS3网页布局实例代码:始终在网页底部代码2则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title>始终在底部(1)</title><style>body{margin:0} html, body{height:100%}

学习响应式设计:如何实现响应式Web设计

文章描述:淘宝响应式WebUI设计实践. 感谢贷岩的邀请,我在本期奶茶会上做了"响应式设计实践"的分享,是接着上一次的话题进一步讨论"如何实现".响应式Web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话题,什么是响应式设计?简单讲,页面的设计与开发应当根据用户行为以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屏幕定向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调整.具体的实践方式由多方面组成,包括弹性网格和布局.图片.CSS media query的使用等. 响应式设计听起来非

用户体验设计实例:B2C搜索LIST页面设计

改版背景 创建专业的电子商务垂直搜索,以及把原有的信息聚合平台转型为在线采购批发交易平台.根据行业特点及交易需要,对原有的零批(小额批发)搜索进行改版,改造为适合行业搜索交易频道,便是这次改版的设计目标.我们搜索产品线的产品经理与用户体验设计师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工作. 项目组成员将对现有的功能需求,信息架构,视觉色彩,用户体验等,做多视角.多纬度的分析.力求在1688.com上线后,推出另一个电子商务垂直搜索用户体验盛宴. 功能需求取舍   在项目中,我们从市场运营那里采集了大量需求,那怎么

网页设计师采用的响应式页面设计工具

文章描述:随着便携设备用户的指数级增长,网页设计师采用响应式设计作为多平台布局解决方案,不但节省了设计师的时间,而且从长远角度来讲,响应式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操作环境 随着便携设备用户的指数级增长,网页设计师采用响应式设计作为多平台布局解决方案,不但节省了设计师的时间,而且从长远角度来讲,响应式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操作环境. 如果你毫无经验,不知从何开始,那么这份工具列表将大大的帮助你,能够让你的布局更有"弹性". Simple Grid Simple Grid是难以置信的

CSS网页设计实例:无图片的网页按钮

文章简介:CSS3制作圆角按钮,无需图片.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Futurico UI - CSS3 Buttons Tutorial</title>  <!-- Stylesheets -->  <style type="text/css"

用户体验设计实例:系统分析iPhone通知的设计

文章描述:分析设计优秀的iPhone通知. 当应用需要提醒用户关注某件事情的时候,希望1.引起用户的关注;2.不使用户感到烦躁不安:3.不希望中断用户的操作:4.引领用户到达该去的地方:5.当用户需要的时候可以再次找到该提醒.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耗费一番的设计功夫.本篇文章,就要系统的分析一下iPhone上通知的设计. 一.通知的样式 (一).视觉界面 iPhone系统自带的消息通知形式有两种,分别是Badge Notification和Alert Notification.IOS5增加了

交互设计实例:网易邮箱的如虎添翼设计

    地址链接:http://mimg.163.com/hd/all/100127_tiger/home.htm   项目内容:网易邮箱计划在新的一年密集推出一批功能服务,为配合这几项新功能的发布,在新年到来之际,希望能将几个产品整合包装宣传,统一成系列宣传.于是,就诞生了"如虎添翼"计划.   概念诞生:在团队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设计中心团队与产品部门的同事一起,提出了很多的有趣构思.建立在构思之上的,是明确的定位.讨论后,决定把繁琐的设计需求精简为几大要点:1.体现邮箱的活力和创新

交互设计实例:注册和登陆的设计

最近在做网站的注册.登陆.购买.支付等几个重要环节的流程优化和交互稿.这几个环节是与网站信息架构有关且对整个网站至关重要的.我这里讨论注册和登陆两个过程. >>注册过程1. 尽量简化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信息.关于注册的基本逻辑是用户需要填的信息越少,注册转化率越高.如果需要得到更多用户的信息,可以在用户使用网站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比如购买操作时,再要求用户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其实按照我的思路,我认为用户唯一在注册时需要提供的信息是邮箱.我从来不认为用户名是个有用的字段. 对于用户资料我觉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