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管理:GC算法精解---分代搜集算法

引言

何为终极算法?

其实就是现在的JVM采用的算法,并非真正的终极。说不定若干年以后,还会有新的终极算法,而且几乎是一定会有,因为LZ相信高人们的能力。

那么分代搜集算法是怎么处理GC的呢?

对象分类

上一章已经说过,分代搜集算法是针对对象的不同特性,而使用适合的算法,这里面并没有实际上的新算法产生。与其说分代搜集算法是第四个算法,不如说它是对前三个算法的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对象的不同特性,接下来LZ和各位来一起给这些对象选择GC算法。

内存中的对象按照生命周期的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以下命名均为LZ个人的命名。

1、夭折对象:朝生夕灭的对象,通俗点讲就是活不了多久就得死的对象。

例子:某一个方法的局域变量、循环内的临时变量等等。

2、老不死对象:这类对象一般活的比较久,岁数很大还不死,但归根结底,老不死对象也几乎早晚要死的,但也只是几乎而已。

例子:缓存对象、数据库连接对象、单例对象(单例模式)等等。

3、不灭对象:此类对象一般一旦出生就几乎不死了,它们几乎会一直永生不灭,记得,只是几乎不灭而已。

例子:String池中的对象(享元模式)、加载过的类信息等等。

对象对应的内存区域

还记得前面介绍内存管理时,JVM对内存的划分吗?

我们将上面三种对象对应到内存区域当中,就是夭折对象和老不死对象都在JAVA堆,而不灭对象在方法区。

之前的一章中我们就已经说过,对于JAVA堆,JVM规范要求必须实现GC,因而对于夭折对象和老不死对象来说,死几乎是必然的结局,但也只是几乎,还是难免会有一些对象会一直存活到应用结束。然而JVM规范对方法区的GC并不做要求,所以假设一个JVM实现没有对方法区实现GC,那么不灭对象就是真的不灭对象了。

由于不灭对象的生命周期过长,因此分代搜集算法就是针对的JAVA堆而设计的,也就是针对夭折对象和老不死对象。

JAVA堆的对象回收(夭折对象和老不死对象)

有了以上分析,我们来看看分代搜集算法如何处理JAVA堆的内存回收的,也就是夭折对象与老不死对象的回收。

夭折对象:这类对象朝生夕灭,存活时间短,还记得复制算法的使用要求吗?那就是对象存活率不能太高,因此夭折对象是最适合使用复制算法的。

小疑问:50%内存的浪费怎么办?

答疑:因为夭折对象一般存活率较低,因此可以不使用50%的内存作为空闲,一般的,使用两块10%的内存作为空闲和活动区间,而另外80%的内存,则是用来给新建对象分配内存的。一旦发生GC,将10%的活动区间与另外80%中存活的对象转移到10%的空闲区间,接下来,将之前90%的内存全部释放,以此类推。

为了让各位更加清楚的看出来这个GC流程,LZ给出下面图示。

图中标注了三个区域中在各个阶段,各自内存的情况。相信看着图,它的GC流程已经不难理解了。

不过有两点LZ需要提一下,第一点是使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只浪费了10%的内存,这个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换来了内存的整齐排列与GC速度。第二点是,这个策略的前提是,每次存活的对象占用的内存不能超过这10%的大小,一旦超过,多出的对象将无法复制。

为了解决上面的意外情况,也就是存活对象占用的内存太大时的情况,高手们将JAVA堆分成两部分来处理,上述三个区域则是第一部分,称为新生代或者年轻代。而余下的一部分,专门存放老不死对象的则称为年老代。

是不是很贴切的名字呢?下面我们看看老不死对象的处理方式。

老不死对象:这一类对象存活率非常高,因为它们大多是从新生代转过来的。就像人一样,活的年月久了,就变成老不死了。

时间: 2024-11-15 20:29:59

JVM内存管理:GC算法精解---分代搜集算法的相关文章

JVM内存管理及GC机制

一.概述 Java GC(Garbage Collection,垃圾收集,垃圾回收)机制,是Java与C++/C的主要区别之一,作为Java开发者,一般不需要专门编写内存回收和垃圾清理代码,对内存泄露和溢出的问题,也不需要像C程序员那样战战兢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Java GC机制已经日臻完善,几乎可以自动的为我们做绝大多数的事情. 虽然java不需要开发人员显示的分配和回收内存,这对开发人员确实降低了不少编程难度,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1. 有可能不知不觉浪费了很多内存 2. JVM花

现代JVM内存管理方法的发展历程,GC的实现及相关设计概述(转)

JVM区域总体分两类,heap区和非heap区.heap区又分:Eden Space(伊甸园).Survivor Space(幸存者区).Tenured Gen(老年代-养老区). 非heap区又分:Code Cache(代码缓存区).Perm Gen(永久代).Jvm Stack(java虚拟机栈).Local Method Statck(本地方法栈). HotSpot虚拟机GC算法采用分代收集算法: 1.一个人(对象)出来(new 出来)后会在Eden Space(伊甸园)无忧无虑的生活,直

JVM内存管理 (转)

一.物理内存与虚拟内存1.物理内存                (1)RAM        所谓物理内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AM(随机存储器).        (2)寄存器        在计算机中,还有一个存储单元叫寄存器,它用于存储计算单元执行指令(如浮点.整数等运算时)的中间结果.寄存器的大小决定了一次计算可使用的最大数值.        (3)地址总线        连接处理器和RAM或者处理器和寄存器的是地址总线,这个地址总线的宽度影响了物理地址的索引范围,因为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处理器

JVM内存管理、JVM垃圾回收机制、新生代、老年代以及永久代

如果大家想深入的了解JVM,可以读读周志明<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需要掌握的东西,包括以下内容.判断对象存活还是死亡的算法(引用计数算法.可达性分析算法).常见的垃圾收集算法(复制算法.分代收集算法等以及这些算法适用于什么代)以及常见的垃圾收集器的特点(这些收集器适用于什么年代的内存收集).            JVM运行时数据区由程序计数器.堆.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方法区部分组成,结构图如下所示.      JVM内存结构由程序计数器.堆.栈.本地

编程-位操作 算法精解 C语言描述

问题描述 位操作 算法精解 C语言描述 bit_rot_left是怎么操作的?bits[8]={0,1,2,3,4,5,6,7}左移一位得bits[8]={0,2,4,6,8,10,12,14} 解决方案 <算法精解:C语言描述> 基本信息 原书名:Mastering Algorithms with C 作者: Kyle Loudon [作译者介绍] 译者: 肖翔 陈舸 丛书名: O'Reilly精品图书系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94266 上架时间:2012-9

解析Linux系统中JVM内存2GB上限的详解_java

我们通常使用的JVM都是32位的(64位的JVM会损失10-20%的性能,通常不建议使用),而32位程序的寻址空间应该是4GB才对,为什么Linux上的JVM内存只能使用2GB呢? 经过和JDK研发组的人员沟通,终于弄清楚了一些相关的原因.这个问题存在于早期的一些Linux版本中,特别是内核2.5以前的版本,2.6以后的版本就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了.原来这些Linux版本对进程有个对内存2GB的限制,是一个地址连续的内存块大小的上限,而JVM的堆空间(heap size)需要连续的地址空间,因此,

JVM内存管理:GC算法精解(复制算法与标记/整理算法)

本次LZ和各位分享GC最后两种算法,复制算法以及标记/整理算法.上一章在讲解标记/清除算法时已经提到过,这两种算法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的,究竟这两种算法优化了之前标记/清除算法的哪些问题呢? 复制算法 我们首先一起来看一下复制算法的做法,复制算法将内存划分为两个区间,在任意时间点,所有动态分配的对象都只能分配在其中一个区间(称为活动区间),而另外一个区间(称为空闲区间)则是空闲的. 当有效内存空间耗尽时,JVM将暂停程序运行,开启复制算法GC线程.接下来GC线程会将活动区间内的存活对象,全部复

JVM内存管理:垃圾搜集器详解

引言 在上一章我们已经探讨过hotspot上垃圾搜集器的实现,一共有六种实现六种组合.本次LZ与各位一起探讨下这六种搜集器各自的威力以及组合的威力如何. 为了方便各位的观看与对比,LZ决定采用当初写设计模式时使用的方式,针对某些搜集器,分几个维度去解释这些搜集器. client模式与server模式 在介绍本章内容之前,要说一下JVM的两种模式,一种是client模式,一种是server模式.我们平时开发使用的模式默认是client模式,也可以使用命令行参数-server强制开启server模式

JVM内存管理:GC简介

为何要了解GC策略与原理? 原因在上一章其实已经有所触及,就是因为在平时的工作和研究当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内存溢出与内存泄露的问题.如果对GC策略与原理不了解的情况下碰到了前面所说的问题,很多时候会让人不知所措. 当我们了解了相关知识以后,虽然有时候依然不能很快的解决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不会出现无计可施的情况. GC策略解决了哪些问题? 既然是要进行自动GC,那必然会有相应的策略,而这些策略解决了哪些问题呢,粗略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哪些对象可以被回收. 2.何时回收这些对象. 3